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8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管理学   1401篇
劳动科学   55篇
民族学   192篇
人才学   276篇
人口学   74篇
丛书文集   2460篇
理论方法论   500篇
综合类   7408篇
社会学   1335篇
统计学   328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571篇
  2014年   1106篇
  2013年   822篇
  2012年   980篇
  2011年   1134篇
  2010年   1096篇
  2009年   1043篇
  2008年   1149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385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家、逻辑学家在名称指称语境观方面呈现出由言内语境向言外语境转化的特征.形式语言学派大都从语言与实在同构的观念出发,在语言内部探究语词的指称方式.日常语言学派认为,指称是一种人们使用日常语言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变化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大语言背景下才能合理解释名称所指及其确定问题.指称语境观的这一重大转变标志着人们对名称指称理论的研究走向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阶段.  相似文献   
62.
文章从人文语境的典籍文化、民俗文化、礼俗文化和审美文化四个方面阐述翻译中语用意图的实现过程 ,以探讨语境对文学翻译的重要作用 ,并力图找到移植原作隐含意义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63.
学习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以语法能力为基础,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及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简言之,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4.
论后殖民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殖民译论着重关注的是译本生成的外部制约条件以及译本对译入语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本文试图以译者主体性这一重要的能动因素为切入点,着重剖析处于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译者如何采用异化与归化等翻译策略影响译入语主流文学、主流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阐明后殖民学者引入的"杂合化"概念正是综合这两种策略、包容异质文化的折衷手段,以期揭示译者主体性在"后殖民语境的竞技场与试验场"的彰显作用.  相似文献   
65.
莎士比亚作品译本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出发,从民国文化转型时期文化界产生的三大趋势探讨莎士比亚作品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认为此现象是民国时期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传统下层文化地位大幅度提升及革命文学蓬勃发展三大趋势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从巴赫金对话理论探讨莎士比亚作品译本的接受状况有利于人们对其进行历史与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66.
语境是语义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以丰富的例句从以下四个方面:使语言中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一性;影响语义的感情色彩;语义的语体色彩及填补或丰富语言本身的意义探讨了语境对语义的作用,旨在唤起读者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择取语义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67.
自组织理论所表达的自组织概念是指系统的要素按照彼此的相关性、协同性或默契性而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就应该成为自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68.
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媒体也进入了生机勃勃的发展阶段,然而伴随电视媒体发展而来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中国的电视媒体在经济全球化、网络时代化、传媒产业化和中国加入WTO后电视发展国际化的复杂形势下,它的发展环境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69.
走红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女作家张爱玲及其作品,近二十年来在中国大陆又掀起一波又一波此起彼伏的“张爱玲热”,至今没完全消退。在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并逐渐边缘化的文化背景下,张爱玲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离不开作家自身的个人魅力,以及媒介的推波助澜和受众的选择与满足,正是传播者、媒体、受众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共同作用,打造出这一华丽的文化盛宴,为市场经济下的文学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成功范例和借鉴。  相似文献   
70.
大卫·拉斯本(DavidRathbun)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电视台供职,来中国之前在日本的一家媒体工作目前职位: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外籍专家兼外籍专家组负责人我国的涉外媒体,如果聘有外国专家,通常都是由中方直接负责专家的联络、招聘及工作管理。但是,从最近两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已经果断采取了新的策略—在众多的外国专家中选出一人作为头儿,负责领导协调外国专家团队。大卫·拉斯本(DavidRathbun),一位已在央视工作了4年之久的外籍“老雇员”,于去年11月担当起这一特殊使命,成为现阶段国内媒体中唯一一名外国专家“领导者”。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