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92篇
社会学   16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人生有时候很难,逼你到了悬崖边儿,身后猛兽追扑,深谷四面楚歌,简直容不得你不跳。有人实在熬不过,跳了。2008年的情人节,北京朗琴园小区的一位年  相似文献   
72.
"死所"这个概念,不仅指人死时的空间处所,也包括人死时的时间选择,更涵括赴死的原则与精神信仰在内.李贽所追求的"死所",关键在凸显自我主体的意志,即便生死大事,亦要自我来掌控.李贽的生死现主要是"无生死"之佛说:而李贽自杀的根本原因则是求"烈烈之名".  相似文献   
73.
本文用冷静的眼光深入客观地剖析马难可夫斯基和法捷耶夫自杀的原因,从而引出三点发人深思的启示。  相似文献   
74.
解压大圈套     
这是一个强调解压的时代!上到企业,下到个人都在不断地高声呼喊“解压”,社会甚至倡导乃至推崇——生活要多姿多彩;会赚钱,更要会享受。但为什么年轻职场人的自杀现象还在增多? "年轻人的解压存在着误区,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解压"。致力于EAP(员工帮助计划)和职业压力解决方案的易普斯咨询高级顾问段兆德,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5.
天国之殇     
《现代交际》2007,(6):54-56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绝望中自杀。同年7月19日,“天京”被曾国荃攻陷,太平军彻底失败。太平军为何失败?我们只需将洪秀全的真面目呈现给读者,答案便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76.
李静 《社区》2008,(17):8-8
瑶瑶是北川中学一名普通的女中学生,5月12日的灾难,将全班60名同学深埋地下,随着时间的过去,同学相继死去,60名同学只剩下寥寥无几,瑶瑶的身边就是同学的尸体,剩下的同学互相说着话,希望用这种方式赶走恐惧和寂寞。50小时过去了,全班被营救出来的幸存者只有四个人……  相似文献   
77.
张冠 《伴侣(A版)》2008,(4):10-11
如果你已经决定与恋人分手,而对方却以"性"相诱,邀你赴约,请你一定慎行!因为这极有可能是一次为你带来杀身之祸的"鸿门宴"……  相似文献   
78.
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行为之定性研究--邵建国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邵建国案的分析,对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如何处理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自杀相关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不应以犯罪论处.作者还从犯罪构成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司法实践中将自杀相关行为作为故意杀人罪处理的法理失误.  相似文献   
79.
肖林 《今日南国》2006,(23):56-59
2006年7月3日,安徽省合肥市蓝眼睛广告公公司人代表兼总经理卞春燕在办公室自杀身亡。“蓝眼睛”在合肥市广告业界颇有名气,其法人代表卞春燕被同行称作“冰美人”,皆因她从不在应酬场合对男性假以颜色。虽然她的丈夫因车祸瘫痪在床多年,但她固守着一个传统女人对家的理解,对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2003年,合肥市电视台曾对卞春燕做过专访,当时的卞春燕是很多观众心目中的道德标兵。事情仅仅过了三年,卞春燕究竟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  相似文献   
80.
杨川 《劳动者》2005,(11):44-44
近年来,农民工以跳楼、爬塔吊、触高压电等自杀方式讨要工钱的事件屡有发生,更有一些农民工因讨薪直接与包工头冲突发生血案。9月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披露的王斌余杀人案,是个极为典型的案例。这一血案再次把社会关注视线引向农民工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