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7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357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154篇
人才学   114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1954篇
理论方法论   333篇
综合类   4356篇
社会学   521篇
统计学   7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31.
从2000年至今,我和中国科学院的同事一起,曾经多次赴甘肃祁连山考察,进行河西走廊生态安全的研究,以便为控制日益严重的西部沙尘暴、促进我国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乃至决策。  相似文献   
32.
六朝时期,由于儒学传播及家族延续的需要,家训大量涌现,形成了我国古代家训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六朝家训具有和族睦宗、修身砺行、敦诫勉学、传教为官、处世之道等文化内涵。它既是先秦两汉家训的终结,又是隋唐家训的起点,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在今天,如果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六朝家训的很多内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盛唐诗人岑参,以描写边塞的奇异色彩而闻名,而对其边塞以外的诗,人们却少有关注。实际上他各个时期的诗作,都很有特色。并且从他全部诗歌的创作来看,可以发现他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对“自然”风格自觉追求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34.
本文对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自然、艺术以及美这三个词语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辨析,旨在 澄清其含义,有助于正确、恰当地使用。  相似文献   
35.
以分析而非综合的方法清理中西文论比较研究中因“模仿/表现”二分而引起的概念困惑,在基于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层面消解西方机械二分,在中西文化上下文中重新界定“模仿”和“表现”,以揭示两种文论传统间的不可通约性。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少数癌症患者,虽未经任何治疗,却能够自然痊愈。  相似文献   
37.
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科斯和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异军突起。在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的假设前提下,新制度经济学沿用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考察除自然禀赋、技术和偏好以外的第四个经济理论基石——制度,研究包括法律、企业组织和社会政治文化等在内的制度结构问题,侧重于从微观层面和个人主义角度剖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把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从人与自然之间的生产活动,拓展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活动。回顾2004年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仍旧方兴未艾。在西方,新…  相似文献   
38.
前人对<山海经>姑媱之山"草"的诠释,常常只抓住"服之媚于人"的致媚性能而忽略了其叶,其华、其实等植物特征."草"虽为"媚草",但并非媚草类的通称."草"亦非"灵芝".在先秦文献中"芝"并无神秘意义,"芝"被神化肇端于神仙方术家,谶纬之学将其神学符号化.李善注引宋玉<高唐赋>云:"精魂为草,寔曰灵芝",反映了战国后期神仙方术思想对楚文化的影响,是楚地原始巫风自然神崇拜向神道设教的圣物崇拜转化的一种表征.本文尝试将其致媚性能与植物形态结合起来加以考释,从而提出草即淫羊藿.  相似文献   
39.
水族双歌作为水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演唱、传承的歌谣,蕴含着浓厚的生态伦理观念.一是意识到破坏自然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肯定栽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的行为;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主张关爱动物,认为动物具有思想和情感,人应该与动物和谐共处;对于束缚动物自由、虐待动物的行为予以谴责.这种生态伦理意识,对于当下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0.
文章对我国1997-2005年人口自然生长率建立了GM(1.1)模型,然后考虑到迁移人口的随机扰动因素,建立了我国总人口数量的随机微分方程模型,并运用该随机微分方程模型估计了1997-2005全国总人口量,并与真实值进行了比较,最后对2008-2017年全国总人口作了预测,并分析了人口自然生长率及全国总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