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22.
自然与自然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对象。在终极意义上,自然是自然物澄明的本源和存在的根据,而自然界(物)被自然所规定并依据自然生成和变化。但是长久以来,现代人忽视了二者的根本性区别,误把自然的衍生形式——自然物——当做自然本身来对待,从而走向了人与自然对象性意义上的反自然关系。这一关系也成为了人们视自然为不断满足人类物质欲望的资源库,从而导致当前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为了克服这一时代难题,海德格尔认为必须重返真正意义上人与自然的本源关系,而艺术(τεχλη)是通达这一途径的重要方式。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对于化解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3.
基于先验感性论,显现在我们视域中的自然物与我们之间存在情感性、本源性关系,我们与自然物之间的情感是构成性的、不可剥离的。对于自然物的审美把握因此而成为必然和可能。与中国传统的关于自然美的理解相比较,基于先验感性论的自然物之美的欣赏重点是自然物的感性形式及其与自然物生命的完美结合,其终结点并不导向充满想象意味的道而是停留在自然物之中,自然物在对其审美的把握中始终处于中心位置而不是可以扬弃的对象。  相似文献   
24.
自然美与自然生态美是一对虽有联系,但区别相当大的概念。自然美属于传统美学的范畴,而自然生态美则属于生态美学的范畴。自然美的根源被认为是人类的社会实践,而自然生态美的根源却被认为是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相互协调。人们对自然美与自然生态美的欣赏也不完全一样。自然美与自然生态美有着不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5.
<正>一、环境与环境会计1.对"环境"的认识。1998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问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上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环境的定义悬"环境是指我们周围的自然物质存在,包括空气、水、陆地、植物动物和再生资源,如石汕、矿物"..环境学认为,自然物质构成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义可分为资源环境、生态环境两个层面。资源环境是指供人类生存、发展、享受的各种自然物质构成的环境,生态环境是指供  相似文献   
26.
乡镇工业既是一个部门概念,又是一个地域概念。因为它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并且和城市工业的归属一样,都是对自然物质资源以及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所以它是一个部门概念。说它又是一个地域概念,因为这部分工业是分布在农村社区范围内,由于社会分工的深化,必然逐步向乡镇集中,故亦称乡镇工业。乡镇工业是与城市工业相对应的概念,它具有城市工业所不可能代替的特殊作用。这就涉及到究竟应当如何正确认识乡镇工业的历史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27.
卡尔松的肯定美学即是一种主张所有自然物都一样美的观念。其产生有一定的内在逻辑:以瓦尔顿的审美理论为依托,卡尔松通过科学为自然创造新的审美范畴,从而避免了艺术欣赏中的等级与优劣之分。但肯定美学的产生潜藏着更深层的美学动机--即拯救那些为人类视角所遮蔽的自然,对当下人类精英式占有自然环境的批判。自十八世纪以来,建立在如画性基础上的自然审美传统抛弃了自然本身,而仅以人为基准。尽管肯定美学符合内外逻辑,但自身却蕴涵着巨大的悖论:它的实现以自然自律为充要条件,而自然完全摆脱人类视角回归自身只是理想的假设。肯定美学的矛盾源自卡尔松企图超越但仍无法超越的二元对立自然观。  相似文献   
28.
定义艺术,是一个当代世界难题.赵毅衡教授从符号学角度为艺术所下的否定性定义(“艺术不是什么”),确实澄清了艺术理解中长期存在的混淆.然而,一个核心问题依然被悬搁:艺术符号的艺术意义到底是什么.另外,纯粹自然物、现成人工产品、“泛艺术化”是否是艺术,“艺术展示”本身到底是怎么回事,用它去解释一些“艺术实践”,是否合理等,依然是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在有效区分直觉体验、美感体验与艺术体验,深入追问意义范畴的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目的—价值层面而非从理解—认知层面的意义维度,才能有效定义艺术,给予艺术符号的“艺术意义”以正面解答.  相似文献   
29.
刘立辰 《决策探索》2010,(18):71-72
生命从何而来?死亡又是怎么回事?生命的本质与意义何在?怎样才是理想化的人生……这些与生命有关的问题,千百年来始终纠缠着人类,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根本性问题。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对生命的执著和珍爱,不仅是人的一种生存欲望和本能,而且是一种生命意识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30.
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再思考马远达18世纪的法国的启蒙学者孟德斯鸠曾经提出了著名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土壤和居住地域,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和精神面貌以及其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不同的气候形成人们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