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1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295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121篇
人才学   88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1845篇
理论方法论   308篇
综合类   4015篇
社会学   451篇
统计学   6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体现自觉的本原意识的文学理论著作。这种本原意识具有多重内涵 ,主要表现为对外追索自然本原和原始文学的渊源 ,对内探求人的心性本原和主体精神 ,实质上是一种寻找和反思文化本原的人文意识。这也是《文心雕龙》在理论体系、思想深度和文化价值上使古代其它文论无可比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在历史纪年跨越一个新的千年世纪门槛之际,人类终于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表面上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于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使之平衡.但可持续发展的要旨则在于:发挥全人类不竭的主体智慧,通过全人类共同的努力,扬弃人类主体的历史局限性,追求人类整体的持久的幸福生活,使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有价值的能动的飞跃.本质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充分体现着人类向度的主体性范畴.  相似文献   
993.
旅游地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因素。随着旅游地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旅游形象的定位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济南市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济南市的旅游形象定位,以期对济南市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94.
广东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对现代化的概念及评价指标的研究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本文借鉴国际上相关指标,提出以12个指标构置成现代化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些指标进行国际比较及其预测:1.综合实力现代化目前国际上最通行的综合实力对比指标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广东作为一个省,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代替人均GNP,是可以接受的。表11997年部分国家人均GNP1997年,世界银行对世界133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NP进行了分类,共划分成四个档次,即低收入(785美元),下中等收入(786~3125美元),上中等收人(31…  相似文献   
995.
"自然状态"与"原初状态"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两种著名的契约模式.这两种模式在创建上具有同构性:两者都以人性论、自然权利和自然法假设为契约论前提建构各自的理论体系;它们在内涵上具有异质性:"原初状态"在整体结构、契约主体、人际关系和契约目标等具体内容上进行了更高水平的设定,对"自然状态"模式是一种抽象性超越,并最终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理论目的.这种模式旨在选择确立一种指导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原则,用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996.
王弼的自然说是魏晋玄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自然说不仅有关于自然本质和关于自然道德律的探讨,而且有关于治乱除暴、建立理想社会的分析,涉及到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是王弼自然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它终结了以感应说为核心的汉代自然审美意识,开启了以我为主、主客体相互交融的魏晋自然审美意识。以自然事物为审美对象的时代思潮在魏晋日渐形成,在所有对自然之美的发现中,对人自身之美的发现和课美(审美)成了一种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997.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哲学教科书中的重要命题。学术界对历史的自然性有客观必然性、物役性或者实践制约性三种解释模式。按照古典自然观的解读,在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历史是自然史的观点中,马克思强调人类生产的能动性是历史发展的本源,人类生产的能动性的辩证发展——而非物质必然性——规定着历史的轨迹,这种解读模式可以包含前三种解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8.
宋薇 《晋阳学刊》2011,(4):53-56
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和自然美学的勃兴,是美学对全球性自然环境危机的积极回应。生态美学以生态伦理学为哲学基础,试图从生态审美的角度解决自然、社会的生态问题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荒芜。环境美学把人放在环境中,从审美的角度重估了环境的价值。自然美学以现代自然观为基础,力图解决自然美的难题,还自然美现实存在的本真性。  相似文献   
999.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一书中,对人类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作了深刻剖析。由于控制自然在人类史上并非充当完全否定的意义,因而威廉·莱斯的分析实质上不仅基本完成了对人类环境伦理缺失的解剖,而且为人类生态伦理的全新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感性的自然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价值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满足与被满足、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的概括。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对于正确认识与解决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