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86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以阿里尔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学家与以福斯特、伯克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就马克思与熵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批判与反批判的深度交锋。鉴于熵定律在生态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阿里尔批判了马克思对熵定律的漠视,指责其忽视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限制。对此,福斯特、伯克特展开了反批判,论述了马克思将热力学应用到劳动力价值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创造的分析中,并借此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之于生态经济学的多重意义。福斯特、伯克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反对将生态环境问题作能量还原论的阐释,并借此阐述了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热力学”思想,进一步夯实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何以可能的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92.
道德品质及其行为应配享幸福,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与人的内心和谐,这是每一种伦理文化自我道德完善的实践目标及伦理信念。无论对于渴望个人自我实现的自由平等的西方伦理文化传统,还是追求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的中国伦理文化传统,既有相互联系的普遍伦理诉求,也有其自身独有的实现“德福一致”的伦理路径。在中国先秦时期,与道家返璞归真的自然幸福论不同,儒家的“孔颜之乐”内在地包含了“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的怡然自乐的幸福,但它们同样作为先秦伦理文化德性幸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正统儒家“大一统”的政治伦理的整体建构,演进到宋明理学正统儒家为主、释道为辅的德福之辩,发展到现代境遇中儒释道伦理文化融合的必要与可能,“孔颜之乐”不仅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传统,也为现代中国伦理文化的德福之道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93.
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既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处于起步阶段,参与承接行动的社会组织较少;其承接方式主要以定向委托为主。现阶段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对促进自身发展、推动政府职能转型、节约行政成本、保障公共服务质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如此,在承接行动中,社会组织自身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经费不够、管理不善等问题;而政府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合理、放权观不正等问题。如此,推动社会组织加强能力建设与政府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仍是当下的任务。  相似文献   
94.
宋庠并非理学家,但宋庠的部分诗作中却表现出鲜明的理学思致.他的《落花》诗以理结撰、举事用典无不紧紧围绕崇德之意,呈现出异物互通的理性思考;《再到小园见落花有感》、《郡圃观春物有感》等则鲜明地表现出"即物观理"的人生思考和理学倾向;而宋庠的为人,更是表现出恬淡守分的人生情怀和理学修为.  相似文献   
95.
说到语文学习中也可"不求甚解",可能部分老师和学生不会认同,字词句篇修辞语法,语文知识点繁多、分散,教学中应"求甚解",怎么还"不求甚解"呢?文、理科的学习都有可"不求甚解"的地方,语文学习中"不求甚解"意义更大。成语"不求甚解"出自于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但"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  相似文献   
96.
在日本侵略朝鲜朝,朝鲜民族危亡、国家遭辱、人民悲愤之时,艮斋田愚高扬春秋大义,赓续民族文化,他以朱子学、栗谷学为准的,审视诸家,借鉴前说,对儒学性理学的理气心性核心话题,作出别开生面的创新诠释。理是度越的形而上之道,气是形而下之器。理是宇宙本体、本根,气是其体现的事物现象。理为生物之本,气为造化的枢纽。艮斋以阴阳五行多元、多样的东西融突和合化生万物,而不是一元的上帝创世纪。理与气不离不杂,合理气,理气不离,理自理,气自气,各有各的内涵和特性,理气不杂,构成理气一源,显微无间的关系。并推致心性不离不杂。性是人所禀受的天理,批评陆九洲、王守仁的“心即理”说,两创造性提出“性尊心卑”“性师心弟”“心本性”说。艮斋田愚的精神世界,基于他对朝鲜朝所面临的内外冲突和危机,反抗日本的侵略,继承道统,成为20世纪儒家理学史上杰出代表。他的精神世界的特色彰显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绍承道脉的坚毅精神,创造性转化的理气精神,创新性发展的心性精神。  相似文献   
97.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次重大论争。在这次论争中,李大钊有力地驳击了胡适的改良主义主张,指明了“问题与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场论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工作方针,切实解决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98.
引子2月9日,农历的元宵节夜,经过数小时的春运奔波后,27岁的郑州某公司职员马国华甩下重重的行囊,又回到了城中村自己租住的"窝"。这是一套最普通不过的出租房,一室一厅,结构紧凑,空间逼仄,一年四季难见阳光,是被城市膨胀圈入城市范畴的当地农民建造的密密麻麻的水泥森林中的一座。虽然与家的理想概念相去甚  相似文献   
99.
道家美学对苏轼文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诗词中展现出的崇尚真朴,傲视荣贵的思想品格;提出了寓意于物,游于物外的审美态度;其被贬谪期间的作品展示了他看穿忧患,随缘自娱的超然的人生境界;在文艺创作上提出了随物赋形、成竹于胸、反对雕琢、因任自然等重要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00.
从文学转治文物的沈从文是三重证据法(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出土文物相结合)的最早倡导者与实践者之一。他不仅在理论上阐述了文史研究必须结合文物,而且熟练运用这一方法取得了文献、文物研究的辉煌成果,并进一步阐述了深入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方法。沈从文的文学成就掩盖了其物质文化研究的卓越贡献,以后的沈从文研究应当还原他作为一名史学家的真实面目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