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正>1908年,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递文事式微,则种人之运命亦尽,群生辍响,荣华收光。"面对腐朽衰残之中国,鲁迅呼唤恶魔一样的摩罗诗人,奋起建立新秩序。20世纪上半叶,"摩罗"诗人相继出现,他们揭露社会丑恶,深情抒写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想象,祈望一个理想的中国,这些诗人对理想中国的书写与想象颇值得关注和分析。一、线性时间叙述模式与未来中国预言现代诗歌中的理想中国书写多伴随着对现实中国的挞伐,形  相似文献   
62.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4):12-15, 32
要把“艾青研究”推向深入,应该及时发现和正面回应“艾青研究”中社会和学界提出的问题。目前学界建议创建“艾青学”,对此本文认为应该谨慎。关于“艾青个人情感生活”的研究,关键是研究的态度以及意义和价值。“艾青形象”的整体评价是一个重大问题,要弄清“艾青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取舍标准,从大处和高处进行历史评价。对于解放前后艾青诗歌质量落差的问题,应从历史环境和诗人个体的变化给以同情和理解,从而总结出有利于今后诗歌创作可以借鉴的东西,不应出于非学术的目的而利用诗人。    相似文献   
63.
佘向军 《船山学刊》2004,(2):156-160
悲剧意识是艾青早期诗歌的审美内核.在作品中,其悲剧意识体现为对个体命运、阶级压迫与民族危机的悲剧性感悟,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和面对苦难敢于用生命去殉道的悲壮精神.艾青诗歌中的这种悲剧意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汇通、承传与超越.  相似文献   
64.
艾青早期的狱中诗歌创作多采用"回忆与怀念"的抒情模式,并且喜用长句抒发和挖掘内心感悟与想象,既充满对西方都市文明的怀念与批判,又贯穿着对青少年流浪生活的回忆与无奈,这种矛盾情感的相互纠缠构成了艾青早期狱中诗歌的情感主调。诗人通过诗歌传达着对个人身份命运的思考,对艺术选择的探索,并且在迎战苦难的征途中寻求多种方式反抗以求得到精神解脱,这些探索成为支撑艾青意志的力量,也为他日后能够承受更大的苦难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65.
蒋海澄(艾青)曾于1929年春至1932年1月在巴黎学习绘画,这是他人生的重要经历。一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复苏,缘起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近现代文学与美学思潮,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步入了现代主义阶段。通过关注1920—1930年法国及巴黎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以及民众思想概况,可在其基础上展示蒋海澄进入了何种背景下的法国和巴黎。考察蒋海澄在这特定的时空中的日常生活,可梳理他在诗歌、美术方面的作为和追求。蒋海澄来法之前的知识背景和人生经历所初步塑造出的个性主义的多愁善感与左翼倾向的人道主义关怀,在巴黎这座世界文化之都得到了激发和引导。通过对艾青在巴黎期间的新诗创作的文本细读,可凸显这段巴黎生活之于其整个诗歌创作生涯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艾青:新诗史上四足鼎立的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青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美学理论的探索过程中 ,为 2 0世纪中国新诗史作出了 4项贡献 :创立了中国的现实主义现代诗派、把自由体诗由“尝试”推向自律成熟、创作了一批典范性作品、创建了一个独树一帜的诗学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7.
"艾青传"是艾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至目前为止,已形成一定规模。通过对"艾青传"书写现状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包含着阶段性、类型划分、整体性等多方面内容。"艾青传"写作已取得较为突出的实绩,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不足。考察"艾青传"的写作现状,可在推动艾青研究的同时促进现代作家传记的研究。研究意义上的"艾青传"一直包含着传记史料应用的问题,此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艾青资料的发掘、整理以及研究保持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8.
艾青在陕北的写景抒情诗作,以及他与其他文艺工作者一起搜集并热情称赞的窗花,体现了文艺通过对自然性和社会性元素相融并生的呈现而获得的抒情特征.将之与延安对作家和艺术家社会位置的革命性改造放在一起看,这些作品体现的是可以被称为诗教的文艺的政治性和社会性通路.这条通路与1940年代"民主与诗"的激情及其匮乏形成对照,也昭示了对某种现代性的诗歌和诗人的刻板形象具有辩驳力量的文艺.  相似文献   
69.
艾青在上海租界,受到法租界和国民党政府的监禁,他在租界狱中创作的诗歌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悲愤与深沉;狱外又以强烈的乐观情绪和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向祖国人民发出黎明的通知。他在租界上的诗歌创作特色及其影响,使他深入到人民中间,思索着民族的命运,探索新诗通向"民族心灵深处"的道路。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从艾青所接受惠特曼的影响着眼,既立足于文本的举证,也重点从他们体现出来的对自由诗的本质认识、艺术精神、表达方式及语言风格上就彼此相似之处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断,并指出艾青在借鉴惠特曼诗歌艺术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富于个性的反叛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