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苏中二元经济结构的表征虽很明显,但已处于向一元结构过渡的起始阶段.由于苏中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在区域二元经济结构趋同路径上具有某些特点.未来的苏中发展应从工业扩张、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几方面入手,使二元经济之间实现资源流动性动态化配置,使社会经济各系统之间打破壁垒和封闭,走向趋同.  相似文献   
82.
梁森 《淮海文汇》2005,(3):26-29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江苏省制定了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根据江苏省的实力和发展速度,就全省而言,已经具备了“两个率先”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区域经济不平衡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83.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马相伯是晚清上海两所著名的大学——震旦学院与复旦公学的创办人。马相伯在这两所大学都强调外语学习,特别是拉丁文学习,并在1905年译刊了《拉丁文通》,拉丁文教学是震旦学院创设的催媒。晚清以来,从同文馆到复旦公学,外语学习的问题已构成一种“外文情结”,至今仍困扰着我们。马相伯在外语教学上的实践和理念是近代中国知识界探寻西方真理,追求文化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4.
本文概述了延安整风期间西北公学整风的历史过程。结合西北公学整风的具体实践,就政治思想教育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
一、梅溪学堂的“优胜记略” 1904年2月,春寒料峭。在皖南通往浙江的崎岖山道上,尚不足13岁的胡适随着他的三哥,外出求学。此行的目的地是上海,在家乡已经开蒙的胡适,一意外出,寻求“新教育”。此后,胡适在上海,一共呆了六年,直到放洋赴美。其间换了四所学校: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新中国公学。  相似文献   
86.
英国伊顿公学作为世界上顶级中学,其所秉持的办学特色,历经时代变迁而不失其辉煌本色,仍为世界教育所称道。本文从伊顿公学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优质的师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永不泯灭的伊顿精神五个办学特色着手,探究其教育价值的成就长久之道,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走出"深水区",开拓学校发展新思路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7.
《蒙学课本》中的旧学新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洋公学外院于1897年开始编印的《蒙学课本》,一向被称为近代中国人自编的第一部小学教材。至1901年,该校又有《新订蒙学课本》问世。关于这两部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蒙学课本》一直存在着论述上的歧义,因此有必要从存世版本的考辨入手,结合南洋公学的教育实践,厘清前人与今人记述中的各种错误。两本教材通过《编辑大意》以及课文本身所呈现出来的教育理念与新知识观,特别是对于科学常识的普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反省、道德观念的重构、中西资源的配置以及对新学书刊的及时吸纳,也使其有足够的资格成为晚清的国民常识读本。  相似文献   
8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为了实现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政策,与德国订立了"防共协定"和军事同盟,企图利用日德同盟力量,实现日德意苏"四国同盟",并希望借助"四国同盟"力量压制美国,使美国放弃参战,最终完成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计划,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实质是该"四国同盟"构想的畸变。以此可全面透视日本推动日德同盟政策变化的动因及对策,以及对东亚国际关系和侵华战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9.
崇启海地区滨江临海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将崇启海地区建成北上海 ,既能满足上海建设圈的中心城市对发展空间和自然资源的要求 ,又能带动长江三角洲新的飞跃 ,提升苏中苏北的战略地位和投资效益 ,使苏中苏北成为上海的产业转移基地和资源供应基地。崇启海地区可建设上海的江北新城 ,包括港口、海洋公园、国际工业园、生态旅游带、万国居住区等 ,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0.
苏中工业现代化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张謇充分利用苏中自然资源及传统经济的优势 ,举办了大生纱厂及大生集团 ,打下了苏中工业的基础 ,到 194 9年纺织工业一直是苏中工业的龙头 ,194 9年后仍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后 ,乡镇工业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苏中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