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苏中工业现代化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张謇充分利用苏中自然资源及传统经济的优势 ,举办了大生纱厂及大生集团 ,打下了苏中工业的基础 ,到 194 9年纺织工业一直是苏中工业的龙头 ,194 9年后仍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后 ,乡镇工业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苏中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
公学: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贵族不仅被认为有高贵的血统和门第,而且具备高贵的品质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因此被视为社会的精英。接受公学教育是贵族子弟成为社会精英的最好途径,公学是反映英国上层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贵族子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93.
西安交大管理学院源于南洋公学商务专科 ,始建于 192 8年的交通管理学院 ,2 0世纪 5 0年代初 ,由于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交大管理学院一度停办。 1979年 10月 ,西安交大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开始着手恢复管理科学教育 ,1980年 1月建立管理工程筹备小组 ,6月正式建立管理工程专业。 1984年 9月 3日 ,原教育部批准西安交大恢复设立管理学院。西安交大管理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管理学院之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对高等教育体制、专业学校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1994年在西安交大不失时机 ,进行校内院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4.
本文通过对苏中地区南通、泰州、扬州 16 8所中学初中教师职业素质现状的调查 ,发现苏中教师职业素质总体优良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不少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很薄弱。培养适应 2l世纪需要的初中教师 ,必须在初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调整中关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5.
《领导决策信息》2013,(28):12-13
本世纪初,江苏省委、省政府在谋划江苏"十五"发展时,重新界定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的范围,分别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目标。苏南规划建设现代化示范区,苏北咬定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振兴,作为全省经济版图中承南启北的苏中区域,在"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如何找准新一轮发展的定位与路径?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 ,苏中外经贸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和入世的背景下 ,苏中外经贸要更快发展必须加快区域内部开放 ,彻底转变贸易观念 ,充分有效地利用外资 ,积极进行外商投资的载体建设 ,推进“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97.
苏中区位优势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市及所属15个县(市).苏中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发展区划概念.苏中是江苏的经济次发达地区,历史上曾有过数度辉煌,后因诸多原因失去了区位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判断区位优势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新世纪里,苏中新的区位优势已经显现.交通格局的改变构建了"黄金十字通道",丰富清洁的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南水北调工程和海上苏东建设为苏中创造了新的机遇,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为苏中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苏中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8.
99.
“润扬长江大桥”建成后,扬州市与镇江市即联为一体,在两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进而组建苏中区域经济集聚体———跨江中心大城市。扬镇中心城市的经济集中化程度高,实际上成为苏中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发挥扩散效应,同时将上海、苏南的辐射作用吸收过来,并传递至苏中、苏北,发挥传递效应。苏中经济发展要以扬镇中心城市为点,沿江、沿运河为轴,形成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联动发展的网络态势,进一步带动苏中、苏北经济的整体发展,为实现全省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