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53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553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51.
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中,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发挥了其独特的历史作用.它是中国人民军队的诞生地,是治国安邦人才的培育地,是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出发地,也是党在全国执政的实验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和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提供了实践平台与载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852.
《重庆社会科学》2011,(4):21-22
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百色领导和发动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历程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因如此,百色起义一直是学术界研讨的热点,其主要围绕百色起义经过、成功原因、历史作用及其当代价值、百色起义精神、百色起义与龙州起义、重要人物与百色起义等问题而展开。在此,梳理关于百色起义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期刊、图书关于百色起义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53.
854.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华中敌后第一块大面积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其在文艺战线上面临着宣传抗战文化、抵制投降文化和奴化文化侵害的考验。为此,淮南抗日根据地运用多种文艺形式,组建优秀的文艺队伍,建立稳固的文艺阵地,加强文艺建设。这些实践举措在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巩固建设和军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满足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55.
华中抗日根据地在组织互助合作运动过程中,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面临着农村劳动力过剩,互助难以巩固的问题。针对人多地少,劳动力有剩余的状况,华中抗日根据地在开展互助合作中加强对劳动力的合理规划,组织劳动力合理流动,发展副业,将互助组与合作社结合起来,推行精耕细作,增加对农副业的投入。通过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发掘了乡村的生产潜力,激发了民众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乡村社会经济的活跃,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互助合作事业的巩固。  相似文献   
856.
熊成帅 《河北学刊》2023,(2):216-224
麻雀战是一种典型的游击战战术。在华北抗日根据地,面对日军的武器优势,根据地军民充分运用麻雀战以阻滞、袭扰和恐吓日军,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力量。游击战争在敌后抗战中具有的战略属性和抗日根据地阻滞袭扰日军、打击日军小股部队的现实需求,是麻雀战在根据地广泛出现的主要原因。麻雀战通过分散武装不断消耗日军,以多点出击的方式迟滞日军,以军民联合作战的方式恐吓日军,对日军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威慑。中共领导的武装部队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抗日武装对根据地群众进行了常态化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根据地多种类型的武装实现了有效协同,这些因素为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麻雀战准备了基本条件,促进了麻雀战的广泛开展。麻雀战是人民之战、群众之战,具有保护根据地、捍卫群众利益、鼓舞民心、动员民众的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57.
2018年,米家窑地下交通站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米家窑地下交通站还被列为渭北革命根据地交通联络站故址红色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区名录,经过改造修复,已正式开放,让这个功绩卓著的革命遗址重新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在陕西省富平县梅家坪镇岔口村米家堡外,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高崖窑洞背后,却写满了当年在白色恐怖下共产党员和当地人民群众与敌人斗智斗勇、不畏牺牲的英雄故事,承载着一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传奇历程。  相似文献   
858.
盐阜抗日根据地参军工作从困难重重到拥军参军、春季参军、反攻参军的次第开展,经历了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伴随着拥军工作、优抗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等逐步深入,根据地群众最终实现了从物质改善到思想改造、从迟疑观望到踊跃参军的成功转型。群众路线是中共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相似文献   
859.
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问题,国内外学界近40年来的专门研究仍然薄弱。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以后,中央军委于1941年11月7日发出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是第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不久又提出了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重要政策。此后到1943年间,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华北及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在贯彻“精兵简政”政策的同时,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实行精兵建设、大力发展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及其武器装备,敌后抗战渡过了难关,人民抗日力量进入“再上升”阶段。抗战严重困难时期,中共审时度势,果断转变人民军队的发展战略而进行的根据地军事建设,不但适应了经济力量对于战争的决定性作用之历史规律,也是对于根据地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与促进。八路军、新四军注重质量的精兵建设之路,为人民军队此后的历次精简整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正式形成,则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上的巨大成就和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860.
毛泽东曾说过:"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1949年5月,已从西柏坡入驻北平香山的毛泽东,百忙之中还惦记着革命战友的身体健康,细致安排任弼时入院治疗;为了让罗荣桓、黄克诚两人好好保养身体,还专门起草了一封"特别"电报:"华中局已同意中央意见,你们应当休养数月。"罗荣桓,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27年,罗荣桓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经三湾改编,随毛泽东进入井冈山,被毛泽东称为"一生共事的人"。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