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3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目前国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大多是从旅游扶贫的模式、效应、战略思路等宏观方面的研究,文章立足于微观层面,分析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研究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及其长效机制,其实现路径包括: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RGB资源,助力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彰显“红色”凝聚力和带动力,助推苏区老区红色旅游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助力苏区老区脱贫攻坚;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扶贫的自身造血功能,助推苏区老区乡村振兴;引入“扶贫+区块链”技术及人才培养,助推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加力提效。  相似文献   
252.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是革命战争年代开放在湘鄂西大地上的奇葩,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本文从思想的先进性,主题的革命性以及表现内容与形式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等三方面,对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的特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53.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是"诱敌深入"战略方针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本文从战略方针、政治动员、战术运用、群众支援等新的角度,系统分析了第一次反"围剿"取胜原因;从政治、军事、物资等方面阐述了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54.
徐文惠 《中华魂》2011,(3):16-18
我的父亲徐海东,1900年生,湖北黄陂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人。出身贫寒.当过十一年窑工。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人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担任农民自卫队队长,11月率队参加黄麻起义。在创建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中,历任中共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师长。  相似文献   
25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寻乌调查》等经典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对中国的农民群体(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以及地主豪绅的经济状态、社会地位、政治态度进行了精准描绘和分析,为苏区土地革命政策的制定打下了扎实的群众认知基础。苏区土地革命政策有两大争议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富农。二是农民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这两大问题随着毛泽东等领导人持续进行社会调查,不断调整土地政策,最终获得较为圆满的解决。毛泽东通过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寻找到了革命的主要力量,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革命路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25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苏区中华邮局实行保护政策,也接收改造了根据地内的一部分中华邮局,建立了自己的赤色邮政.为了打破国民党的通信封锁及维护根据地民众的通信权利与自由,苏区亦保留了一部分中华邮局,并以之为中介与国统区通邮.基于获取敌方情报及避免通邮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之需要,苏区对往来于国统区的邮件进行检查.对苏区中华邮局的保护及与国统区的通邮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为后来的国共通邮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57.
上将傅秋涛     
石海 《老年人》2014,(8):36-37
正平江籍上将傅秋涛是开国将帅群体中可圈可点的传奇人物。他18岁当选乡雇农委员会委员长,23岁担任红军赤卫团政委,26岁成为湘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率部坚持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党保存一支千余人的红色武装。"皖南事变"时,他所指挥的新四军第一纵队,  相似文献   
258.
陈云在1932-1933年间,多次到闽西苏区指导开展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陈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及<怎样订立劳动合同>二篇文章,科学地提出了在红色区域如何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指导,教育党和工会干部要把党的方针、政策灵活地运用于工人运动实践,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这为苏区工人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指明了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59.
260.
红色标语是一种具有政治教化属性的传播载体,与革命意识形态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红色标语的意识形态教化功能,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动员时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权组织和法律制度建设,使苏区红色标语规约在革命意识形态下,同时努力做到红色标语形式的通俗化和内容的日常化,再凭借红色标语独特的表达技巧,最终顺利将革命意识形态传输给广大民众,由此获得了民众对革命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进而实现了苏维埃运动中最广泛的民众参与。革命年代红色标语在动员民众上的成功运用,是中国共产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