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3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四川统计》2014,(10):10-14
四川是邓小平、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黄继光、江竹筠等革命先烈,郭沫若、巴金等现当代文学大家的故乡。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沧桑正道之上,数以十万计巴蜀儿女血沃热土。昔日故里,今日成为缅怀伟人的载体、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2.
革命时期,党成功实现了维护群众利益与政治动员的有机结合.以川陕苏区为例,党通过维护群众利益实现了有效的政治动员,同时政治动员亦成为党维护群众利益的主要工作方式,尤其在执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甚至是革命年代唯一有效的方式.从结果而言,政治动员确实发挥了切实维护苏区群众利益的功效,同时亦起到动员苏区群众积极为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块重要根据地。在根据地建立的初期.一些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县就先后成立了银行,开始发行纸币。1931年11月成立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后,各县停止发行纸币,由省银行统一发行纸币。内定由省银行筹集4万元基金.发行10万元纸币.后发行量大大超过。至1932年4月,纸币出现严重贬值。中共湘鄂赣省委和省苏决定收回这些纸币,然后重新集股成立新的银行。原计划用三个月时间收回所发行的纸币,但实际收回纸币工作未能如期完成.且在收回纸币的同时仍继续发行纸币。本文追溯这一段历史.并简要探讨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84.
在协定关税和厘金制度的双重束缚、压迫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无孔不入、无所不在,中华民族国势陵夷、民生凋敝,陷入了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各根据地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苏区关税征管体系从无到有,渐趋完善、统一。广大苏区关税征管工作者一手拿算盘、一手握枪杆,硬是以苦涩的汗水和鲜红的热血,凝就了人民海关坚实的税魂,疏通了红色政权旺盛的财源。  相似文献   
85.
赤色邮政处于险恶的战争环境下,敌人对我进行信息战,这就导致红色根据地的通信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赤色邮政的存亡取决于土地革命的形势,由于敌人的封锁围剿,随着根据地的丧失,赤色邮政也随之撤销;由于是在革命战争环境下,敌我力量犬牙交错,敌人不停地对根据地进行围剿,所以每个邮政人员既是通信员,又是战斗员,武装交通是各个根据地之间保持信息联络的重要方式,因此,邮政工作带有浓郁的军事色彩;政治工作是我党的生命线,邮政工作隶属于我党各种革命工作中的一类,所以,邮政工作和政治工作的结合也很严密。  相似文献   
86.
宁宣 《老友》2011,(6):26-27
他中等身材,精神矍铄,退休10年来笔耕不辍,编撰了大量红色文稿,教育、激励青少年;他满腔热情地向同学们讲先烈故事,讲苏区精神,讲革命理想,他洪亮的声音响遍了全县几十个乡镇的中小学,回荡在烈士墓前、纪念塔下、革命旧址旁;他每天风雨无阻地按时上班,主持县关工委的日常工作。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就是宁都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赖国芳。  相似文献   
87.
川陕苏区以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工作管道为依托,以切实维护群众物质利益为工作抓手,通过宣传、教育、动员与沟通等方式,对群众展开以启发阶级觉悟、调动革命热情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苏区发展壮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为我们今天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8.
2010年9月1-3日,由中共巴中市委发起并具体承办,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巴中市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研讨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巴中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89.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英勇斗争的产物,是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相伴生的独立精神形态。苏区精神研究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最初被认为是中央苏区精神,此后才转变为苏区精神。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到目前为止苏区精神还没有获得完全的认同。但是,我们认为随着各种有利因素的增长,苏区精神必将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90.
川陕苏区建设时期,根据地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红色歌谣反映的内容丰富,涉及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红色歌谣特征十分鲜明,达到了革命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红色歌谣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革命宣传的号角和革命动员的鼓手。在价值上,红色歌谣不仅是革命年代革命友谊的见证,也是红军文化和红军精神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