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4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60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655篇
社会学   10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重温列宁     
与多数的青年大学生谈到列宁时,他们所知道的也只是:列宁是苏联的革命家,再往深处讲他们便所知不多了。列宁对他们来说已是一个十分遥远的人物了。事实上我们该对列宁有些认识,他的理论与实践毕竟造就了一个时代,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格局的雏  相似文献   
102.
1936年,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同时,宣布在苏联必须坚持和巩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但是,却忽视了由于经济文化不发达,新国家仍然可能产生官僚主义、特殊化和腐化等弊端;忽视了新国家的不成熟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难题;忽视了由于分工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成员存在着蜕化为新的统治阶级的客观可能性.其失误的思想理论根源在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  相似文献   
103.
苏联专家来华的初期,苏中双方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04.
倪德龙 《金陵瞭望》2008,(12):69-69
1945年.前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在批评其情报部门因思想不解放而造成工作屡受挫折时指出:“你们要学会‘抱着’地球思考问题!”这句话对当前我们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仍具有很强的、现实的指导意义。所谓“抱着”地球思考问题.就是要用世界的眼光,全球的视野。紧跟世界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0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不承认他国主权要求的南极政策,逐渐转向索求领土主权。但与此同时,苏联积极参与南极洲的考察活动,并建立大批考察站。受到苏联因素的牵制,美国最终停止主权要求(并未放弃),转而召集南极会议,推动南极中立化。概而言之,苏联在美国的南极政策中发挥了有力的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东方政策在施特雷泽曼的外交总战略中虽然处于次要地位,但基于复兴德国的种种现实需要,施特雷泽曼始终未忽视并逐步加强了对苏合作关系。在1926年《德苏中立条约》签订前,施氏对苏外交表现得“缺乏热情”、“小心谨慎”,其东方政策明显地反映了辅佐德国对西方外交的一面。而后阶段的施氏对苏外交则显得较积极果断。东方政策作为施氏整个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突出反映了其外交的现实性和独立性,对战败德国的迅速复兴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并在客观上也极为有效地支持了社会主义苏联,以及有利于“整个欧洲减轻战争威胁和维持和平”。  相似文献   
108.
张娜 《世界民族》2008,(2):72-81
20世纪20-30年代中亚地区进行的史无前例的"民族划界",最终划分出了乌兹别克、土库曼、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等民族,并据此迅速建成了五个民族加盟共和国.这是中亚现代民族过程中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其对中亚的现代民族过程乃至苏联解体直至中亚五个独立国家的建立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当苏共能把马克思主义结合本国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广大干部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清正廉洁、开拓创新……就能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苏共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背离社会主义道路;思想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生活腐败堕落、脱离群众……这就是造成苏联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的缘由。  相似文献   
110.
董玥 《中国学术》2000,(4):307-309
杜克大学文学系教授迈克尔·哈特和意大利激进思想家安东尼奥·奈格芮合写的新著《帝国》(EMPIRE)自今年三月出版以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作者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殖民主义的被推翻、苏联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障碍的瓦解,出现了不可逆转的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