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4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60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654篇
社会学   10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957年8月的一天,时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吕展在局党委会上,向人家展示了他从苏联带回的一张宣传画。画上,一位苏联女交警正给一个在马路上玩耍的儿童敬礼。局领导一致认为,苏联老大哥的经验很值得学习。于是,市局要求全体交警在纠正违章时一定要先敬礼,此举不仅得到北京民众的赞赏,毛主席知道后,也高兴地说:“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勤务员,老百姓违反交通规则,警察敬礼纠正,好!”  相似文献   
992.
在中国1950年代建构一体化的文艺观念过程中,苏联文论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文艺报>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文艺报>主要是在历次重大文艺论争中,通过译介苏联文论来引导国内文艺潮流的.<文艺报>的译介工作强化了现实主义的地位,为真实性原则找到了合法性依据,同时又深化了对典型问题的认识.但<文艺报>的译介也存在着缺点,主要是对苏联文艺思想缺乏应有的批判和反思,助长了对苏联文艺观的盲从倾向.  相似文献   
993.
潘正祥  许正华 《理论界》2008,(8):194-196
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苏联的国力在短期内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的巨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的背后,斯大林的许多行为对苏联人民的影响是深刻的,亦有负面的。探析斯大林各种行为对苏联社会心态造成的影响,可以发现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心态方面建设的得失,也能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94.
苏联法律体系和法学理论的模式对我国产生了重要的构成性影响。在全球化的视野中,中国法学界关注的兴奋点转向了对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和理论的传输和引进,而对苏联法律理论的基本态度是简单的拒斥。国家主义是苏联法学的本体,是全部法律制度的基点,应当通过批判性的分析和反思,重新展现出其理论意义、价值和盲点。  相似文献   
995.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远东地区的石油生产和加工主要集中在萨哈林、哈巴等地,除部分满足地区需要外,还向东北亚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输出。在冷战对峙急剧升级的国际环境下,苏联远东地区相对有限的石油运输、生产和加工能力既具有地区意义更具有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996.
50年前中国最热衷阅读和推崇苏联经济理论者当首推毛泽东。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毛泽东读过许多遍。批注过的本子就有四个;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不仅自己读,还组织一个读书小组(有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共同读。  相似文献   
99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场新的革命,其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经济体制即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经济体制即市场经济体制。从理论、思想上讲,就是要彻底摒弃和清除“苏联范式”经济学的教条及其影响,在一般理论经济学的基础上,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基础上,重建中国的经济学,并以此指导中国的大学经济学教学  相似文献   
998.
徐彬 《中外书摘》2000,(5):57-59
刘少奇和何葆贞烈士育有三个子女:刘允斌、刘爱琴、刘允若。刘爱琴是刘少奇的长女,早年在苏联生活。读者可以从书中看到,刘爱琴及其兄和弟弟,作为刘少奇的儿女,是怎样在个人幸福与国家利益之间作出取舍;刘少奇又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爱着儿女们。  相似文献   
999.
20世纪的世界史,是从苏联的兴盛开始的,到苏联的衰亡而结束.引人深思的是:苏联的衰亡是自我灭亡的,并非敌国入侵而灭亡.  相似文献   
1000.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民族发展的动态(发展趋向)和静态(特殊功能)两个角度,从理论和历史两个层面,回首探究它们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认为民族发展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真正起着推动作用;苏联自始至终都潜伏着一种解体的因素,苏联的解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