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66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勒乌摩崖石刻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苯教母续和大圆满在嘉绒地区发展的历史轨迹,也显示了象雄文明在嘉绒藏区遗留下来的深层的文化积淀。通过仔细的研究和缜密的考证,文章对摩崖石刻的内容、历史年代和文化价值作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102.
纳西族东巴教与藏族苯教之间性质关系的界定,究竟是同源关系,抑或接触影响关系,目前众说纷纭,需要基于扎实可信的系统比较研究。本文从两种宗教的神祇入手,对纳西族东巴教与藏族苯教中四类神祇的名称、职能等作了比较研究,试图对象雄文明及苯教与纳西族东巴教间的关系作若干全新分析,进而为探寻并重建象雄文明在喜马拉雅-藏彝走廊区域诸族群中的传播历史轨迹提供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3.
苯教是研究象雄文明的珍贵钥匙,也是藏族早期文化的真实写照。探讨"苯教九乘"思想,并与藏传佛教"宁玛派九乘"的相关教法进行比较,对于研究古代藏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但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史料推断,苯教的九乘和藏传佛教各教派之间必然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须深入研究探讨方能进一步理清两者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4.
2011年6月11日,《冈底斯雍仲苯教文献》丛书发行会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这套丛书在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才让太教授和中国藏传佛教高级学衔评审委员会委员泽秀仓活佛的发起和主持下,经过3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了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是藏族文化典籍之精选,也是一百多函珍贵的苯教手抄本和木刻版文献的一次重要集成。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从哲学和宗教学的视角,深入剖析和探讨了止贡巴·玖旦贡布关于苯教发展三阶段说的价值所在、理论意义,提出此三阶段说为我们理解和把握苯教的形态、阶段和派别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历史标杆.  相似文献   
106.
上世纪90年代都兰吐蕃墓葬群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而墓葬群所处地势和出土文物所折射出的鹿与鹰文化现象,为研究吐蕃古代苯教及丧葬仪轨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以苯教中鹿与鹰文化现象着手,以考古资料为旁证,探讨苯教与周边地区广泛盛行的萨满教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可显现藏区民间信仰中的鹿与鹰文化现象,并可体现都兰吐蕃三号墓主人的丧葬规格依据了具有鹿与鹰文化为特征的隆重而规范的苯教仪轨.  相似文献   
107.
藏民族在本土苯教文化的基础上 ,吸收和发展佛教文化和汉文化及现代文化 ,形成了三元一体式的文化结构。这三元文化在藏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注重提倡和发展现代文化的同时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充分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面 ,对推动藏族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莎姆舞以巴东鼓为道具,是一个古老而鲜为人知的舞种。它融说、唱、舞为一体,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娱乐性。因其主要道具是巴东鼓,故也称巴东鼓舞。它除了舞姿优美,庄重外,最主要的是歌词内容涉及宗教和民族历史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其中对歌时,双方的歌词问答最为精彩,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娱乐性。从莎姆舞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它与苯教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因此,它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摘要]莱坞是民间苯教的祭祀者,是民间苯教信仰的载体。本文以白龙江上游民间苯教祭祀者莱坞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称谓、分类、传承、法器、服饰、宗教地位和社会影响等进行调查和研究。认为“莱坞”是原始苯教的“活化石”,最能体现苯教文化。  相似文献   
110.
李连荣 《中国藏学》2008,(2):100-108
在藏族风马旗的起源研究中,一般认为它与阴阳五行思想密切相关.本文作者认为风马旗起初的观念可能与上古时代(公元前12世纪)中亚、东亚地区的英雄崇拜与祭祀地神以求福禄有关.另外,风马旗中"五兽"及其所代表的"四方"概念,除了包括阴阳五行、佛教、苯教等的信仰象征以外,它还可能代表着早期藏族氏族图腾象征,或许还寓意着藏民族形成乃至国家(如吐蕃)形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