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66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郭晓虹 《青海社会科学》2014,(3):168-170,190
本文依据苯教文献中对于苯教音乐的相关记载,借助苯教最古老的"母龙吼啸音调"乐谱结合史诗唱腔中所运用到的"玉龙吟"曲调及其衬词,对《格萨尔》唱腔与苯教音乐之渊源进行了辨析和梳理,提出苯教音乐和《格萨尔》史诗唱腔存在一定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2.
本文依据对白水江流域民间苯教的信仰方式、信仰形态及法事活动、信仰特征及影响和田野调查活动,对该地区的苯教信仰重新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这些信仰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63.
主持人语 本期专栏刊发的这一组文章,大致分为四个内容。第一大内容是对西藏原生态宗教——苯教相关问题的探讨。藏族传统苯教不但历史悠久,起源甚古,而且它贯通了诸多不同的地区,也连接了诸种不同的文明,因此其研究的难度以及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来在藏族宗教的研究中苯教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而远古苯教的研究又是薄弱中之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4.
苯教是青藏高原日本土宗教,是藏族文化的起源。甘肃宕昌发现的藏族家藏手抄本古藏文苯教文献,是研究藏族原始宗教和文化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尤其是研究公元7—9世纪乃至公元5—6世纪以前藏人的思想、哲学、宗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弥足珍贵的资料。文章对甘肃宕昌发现的早期古藏文苯教文献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5.
具有祥瑞意义的"雍仲"在藏区随处可见,更是藏民族举行婚丧和宗教仪式时必须使用的符号。但是,学术界关于雍仲符号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从苯教起源的历史及其起源地区自然环境状况,再结合雍仲符号的寓意和构成形状等进行考证,可以推断出雍仲符号是由以冈底斯神山为中心的古象雄王国苯教信众所创造,雍仲符号图案的创造思路来自于对冈底斯神山及神山周围流淌着的四条河流的结构状况的抽象表达,同时也充分表明了任何文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求生存谋发展的意念与其生存环境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本文主要对于西藏宗教常用的法器和护符做一个概要性的研究,提出这类器物不仅在宗教上具有特别的作用,并且还蕴含着西藏传统宗教文化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7.
从青藏高原迁徙到滇西北的纳西族,其宗教文化、民间艺术、语言等受藏族文化的影响。文章论述了两个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澄清了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文章对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苯教研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就苯教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具体的分析,旨在深化学术界对苯教及其文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69.
尕藏扎西 《中国藏学》2023,(6):10-19+212-213
随着敦煌藏文文献研究的深入推进,其中涉及苯教内容的写卷为我们重新理解吐蕃时期的苯教形态及其理论化程度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章认为,敦煌有关文献所呈现的辛饶弥沃只是一名普通的“辛波”(巫觋),而斯巴苯教的内容无外乎是上祭神灵、下镇鬼怪、祛病禳灾、占卜解难以及超荐亡灵。《旧唐书》《北史》《隋书》《通志》等汉文史书中关于吐蕃宗教形态的记载,基本上与敦煌藏文文书之记载相吻合,即“重鬼右巫”“多信巫觋”是这一时期吐蕃民间信仰的主要特征。公元8世纪时发生的“佛苯之争”可谓是破解吐蕃时期苯教理论化程度谜底的一把钥匙。在“佛苯之争”中,并未再现“吐蕃僧诤”那般基于经典哲理的论辩,双方的博弈以施展法术的方式开展,可见当时的苯教尚无教义体系,而仅停留在仪式仪轨层面。“佛苯之争”后,苯教徒迫于现实压力,藉由“译苯”构建雍仲苯教理论体系,开始形成有别于斯巴苯教的另一支传承脉络。及至11世纪,辛钦鲁噶将“译苯”进程推向顶峰,促成苯教大藏经的主干架构。可见,苯教的发展经历了从“巫”到“宗教”的漫长过渡历程。  相似文献   
70.
丧葬仪式作为人类共有的风俗习惯,它既是生存环境所造就的文化现象,又是宗教观念的文化行为。吐蕃王朝时期佛教没有传入之前,苯教为理论根基的丧葬习俗在藏区广为流传。苯教对各种丧葬习俗进行诠释,逐渐纳入到苯教的理论体系当中,致使藏区的每种丧葬习俗均趋向复杂化和规范化。佛教传入以后,丧葬仪式发生了巨变,尤其是理论根基的变化导致丧葬仪式发生变化,并逐渐与苯教理论体系影响下的丧葬习俗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