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7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403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171篇
人才学   104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429篇
理论方法论   382篇
综合类   5019篇
社会学   536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755篇
  2013年   525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665篇
  2007年   530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老子将“道法自然”的天道与“上德不德”的人道联系起来考察“圣人之德”的理想人格,认为“圣人之德”的显著特征是“上德不德”和“上德若谷”,并以“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圣人之德”的成长之道:私寡欲、守柔处弱和清静无为。  相似文献   
73.
论述了冷战结束以来 ,国际社会在“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 )“两个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的总特征前提下发生的一系列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提出了旧的国际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 ,在新旧体系转换的过程中 ,不同的国际关系主体为了其各自的根本利益、为在未来的新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而展开了新一轮的较量。在此过程中 ,国际社会呈现出过渡时期所特有的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特征 ,并进一步影响着国际形势的走势。我们应当立足于从形式到本质的认知途径对这些变化特征进行深刻的分析 ,以求准确地把握新时期国际社会发展的本质性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74.
有些事事实不需要证据证明,法官依职权直接确定为真实,这就是司法认知。司法认知规则的确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我国法官职权强甚至超强,当事人主体地位弱甚至超弱的情况下,更需要划清法官的职权范围,理清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的界限,司法认知的现实意义凸现。司法认知的主要现实意义是影响证明责任的分配和提高诉讼效率、促使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75.
“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为了革新诗歌而提出的重要口号,吸引诗坛不少人参与其中。但是,“诗界革命”的参与者们所创作的词,却很少受到这一口号的影响,他们似乎也并没有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词,因而使得当时已经成为抒情诗一种的词,没有像一直以来的趋势那样,力图与诗歌同步发展,而是有所疏离,甚至“缺席”。这一现象表明,即使表现全新的内容,词仍然大多沿用传统的语言要素,而这些要素,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已经具有一定的惯性,构成了特定的语码。由此看来,即使在词的诗化已经日渐成为趋势时,词坛上坚持诗词之别的力量仍然非常强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词在总体诗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6.
《刽子手之歌》是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重要作品,在小说中他根据真实故事塑造了尼克尔这一悲哀的“第二性”形象。在尼克尔身上既体现了作家的男性意识,表现在男性视角、男性叙事、男性话语三方面。同时作家又受到女性主义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女性意识,从而表现出诺曼.梅勒复杂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77.
张吉琳 《社科纵横》2006,21(1):115-116
言意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在经历了从先秦到魏晋由哲学思辨的发展逐渐进入到美学和文学理论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美学、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它对意境论的影响更为明显,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力图从对言意论的发展入手来探明这一理论对意境论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78.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至今,经历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正呈现出“分久必合”的趋势。这既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条件变动的反映,也是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理论和方法深入发展的结果。其主线与核心是政府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两种思潮间的此消彼长和相互融合。各流派间的分化与趋同,正是上述基本趋势的辩证表现。理论侧重点与政策时效性的变化也与此有关。其方法论的逐步深化,则是该过程最重要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79.
能力之知与命题性知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知识论的一个重要议题。理智主义者认为,能力之知可以被还原为命题性知识;反理智主义者则认为,能力之知无法被还原为命题性知识。然而,反理智主义者的核心论证即无穷倒退论证并不能有效地反驳理智主义。而且,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表明,理智主义的观点在事实层面上得到了更好的辩护,能力之知与命题性知识之间并没有种类上的区分。从整体论的视角来看,能力之知最终能够被还原成一系列命题性知识的组合,这一观点也为能力之知的积累提供了保障。不过,将能力之知还原为命题性知识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为了使用方便,保留"能力之知"这一名称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80.
关于春秋时卫国的“州吁之乱”,有史官记述与《诗》学传述两个系统。历代研究者只重史官记述系统,而《诗》学系统的传述完全被忽略。通过对《诗序》与《诗》之研究,得知《诗经·邶风》之《绿衣》《燕燕》《日月》《终风》皆与州吁之乱有关,这些诗篇与《诗序》共同完成了对这段历史的记述,不仅反映了州吁之乱中后宫妃妾的命运,同时也披露了州吁之败乃庄姜、戴妫预谋的结果,展示了春秋女性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