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其间正当两晋南朝玄风弥漫之际,十六国北朝却儒风雄劲。从十六国中后期开始,前秦苻坚、后秦姚兴等胡族统治者大力吸取汉、魏、晋以降汉族统治者的治国之道,颇具以“崇儒兴学”为中心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前秦、后秦政治、经济、文化诸项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推进了整个十六国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比较探究苻坚与姚兴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有助于从文化层面进一步了解十六国中后期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规律,而且对当前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均具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2.
43.
华阴之战是前秦氐、羌关系的转折点,此役前秦军队战败,苻坚怒杀了姚苌派来请罪的部将,结果姚苌惧逃马牧,起兵反秦。关于华阴之战的过程,史书记载虽颇为简略,但正是这次战役导致了氐、羌关系的破裂,淝水之战后,本已危机四伏的前秦政权更加雪上加霜,从根本上动摇了前秦在关中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44.
45.
张承志敬重鲁迅先生。在张承志的字典里,“先生”二字是“尊称特指鲁迅先生一人”的;他引鲁迅先生为同类,决心“将心比心,以血拭血”;他赞扬并实践鲁迅先生的“过客精神”;他还通过自己的小说《金草地》呼唤这种精神。 《金草地》是张承志1994年根据自己1987年的《金牧场》改编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主人公向一名真正牧民的蜕变;他与额  相似文献   
46.
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的前秦王苻坚被后人认为刚愎自用、骄傲轻敌。如果以此来评价苻坚的一生,实在太不公平。苻坚是五胡十六国乱世中的一代雄主,他雄才大略,励精图志,广揽贤才,虚心纳谏,在贤相王猛的辅佐下,开创了乱世中的前秦盛世,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相似文献   
47.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相似文献   
48.
夏伯嘉《紫禁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1552-1610)》(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是一本重要的新著,它被翻译为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文字.然而,此书远非完美,而是存在不少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这主要表现在为,罗明坚的汉语水平问题,利玛窦在南昌铁柱宫的遭遇,李贽在《与友人书》中对利玛窦的疑问,以及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珍藏的一份官方文书,等等.  相似文献   
49.
苻坚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在结合儒家思想、本民族传统习俗和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以恩德处理民族关系、以提高各民族文化水平来促进思想的融合以及分散削弱降服民族等理论观点.其思想对于促进各个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融合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忽略实际、怀柔过宽等特点.  相似文献   
50.
历阅《十六国春秋》、《晋书》、《资治通鉴》等史典,前秦王苻生无不以暴虐残忍、昏酒好色现于世人,然而,细加考证和推敲,前秦王苻生并非如史典所述那样不讲仁义德政、野蛮残暴、淫荡昏庸,其历史形象应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