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79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茅盾前期小说理论批评的核心是现实主义,有着明确的社会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其"为人生"的小说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宽与窄的变化,而以窄化为总的演进趋向;其小说"技术的理论"以三分法为基本构架,建构小说形态理论,而以"真实"、"典型"为指归;其"有意为之"的小说创作论,推崇社会学式的理性分析.这些方面共同形成了一种系统的"茅盾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72.
茅盾的期刊作者观与编辑思想——以《文艺阵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编《文艺阵地》是茅盾期刊编辑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茅盾与生活书店合作,于战乱的艰难环境中创办这份文艺半月刊,并使之发展成为影响最深、最广泛的抗战文艺刊物之一。《文艺阵地》的成功编辑经验突出表现在作者队伍建设方面。茅盾在期刊初创之时,就着手建立作者队伍,并以富有人文色彩的方法巩固作者队伍,编刊过程中尊重作者,珍视作品,从而为刊物赢得信任和良好声誉。在实践中,茅盾也阐发了成熟的编辑思想,他强调建立强大的作者队伍、强调利用编创结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3.
1922年,《小说月报》开展了长达十个月的关于“自然主义”的讨论,这是在文学脱离现实、滑入低谷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次讨论,涉及了中国文学要不要主义、应遵循什么样的主义以及自然主义的利和弊诸问题。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较有规模和影响的关于创作方法的论争,它标志着中国作家创作方法意识的空前觉醒。同时,这次讨论对自然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4.
“为人生”的文学观念贯穿于茅盾早期的文学思想之中。这一观念内蕴着茅盾对文学的言说对象、价值取向、功能承载的积极探索与思考。茅盾早期的文学思想在唤醒人的觉悟,以人道的精神和情怀关注现实人生、揭露时弊等基本点上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品格和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75.
回眸历史:对茅盾创作模式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声望卓著的作家,茅盾的文学创作及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曾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产生过深刻影响,而数十年来对其评价产生严重倾斜,不利于文学历史经验的总结。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评论中,争议最大的是对茅盾创作"模式"的评价,其中虽褒贬不一,但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茅盾成就的估价,也影响了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科学评价。返观现实,回眸历史,对茅盾创作"模式"作理性审视就非常必要。历史地看,茅盾作为中国现代作家中接受"欧洲正宗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从理论自觉性和创作实践自觉性两个层面把握现实主义,对中国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建构起到了别人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其创作模式中最遭非议的坚持用社会科学理论指导创作,也有着复杂情状,不可予以简单否定。对《子夜》等作品的评价,因受到特定时代语境的影响,总是摆不定,连茅盾本人也未能免俗,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相似文献   
76.
丰饶之神的虚空爱情,真理之神的法眼变成瞎眼,命运女神的迷途知返,生命树但求神界末日后重生的确证,交织成篇中的幻灭与希冀.而将小说的神话模式置于古今世事循环和人类本性趋同的视界,仅属笔者的浅表认识.  相似文献   
77.
笔者主要从文学批评的角度阐述茅盾在中国文学上的卡里斯马地位,认为随着20世纪后期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包括茅盾在内的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家的卡里斯马地位受到动摇,但如果从历史上看,茅盾曾经因为其对中国文学批评的杰出贡献而确立了其卡里斯马地位的话,那么在当下,茅盾依然可作为中国文学批评生发意义和秩序的重要源泉之一而具有当代价值,因而他依然是我们时代的卡里斯马,虽然由其所生发的意义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转换。  相似文献   
78.
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对待历史事件的态度,往往在人际关系当中凸现出来.通过对胡风与茅盾、舒芜、周扬在不同历史阶段关系的考察,显现了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胡风的价值取向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整体精神气候.  相似文献   
79.
在对茅盾的研究中 ,论者注意到了他对政治的热衷、对真实感和理性的执著追求 ,并部分地指出了造成这些特点的现实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茅盾的社会活动 (包括文学活动 )的重新梳理 ,揭示了影响其思想及创作的深层个性心理中的“秘书意识” ,并初步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为理解作家的创作及人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0.
茅盾与其说是一个文学家,还不如说是一个以文学为武器的革命家.他是将中国现代革命实践与文学结合得最完备的人.他照亮文学作品的强烈的政治功利热情和"文学济世"的理想,在今天仍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