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79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笔谈》杂志是著名作家茅盾于1941年9月在香港创办的文学半月刊。这本杂志曾被誉为"对于鼓舞斗志、激发全体中华民族坚持抗战曾经起过不可低估作用"的刊物之一,也是因抗战"文化人迁港"而形成的代表性刊物。《笔谈》杂志从出刊到停刊,恰反映了其从"话语媒介"向"文学场"转变的过程,深刻透射了当时文学刊物形成"文学场"的方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92.
针对文坛的“重写”与“重评”茅盾之论,以史为椐,历陈茅盾在“五四”新文学革命与新文学建设方面的开拓之功:如组织队伍,开拓阵地与清除“垃圾”,翻译评介,理论倡导与建树,文学批评等,他筚路蓝缕,发挥了引领文学主潮,把握先进方向的历史作用,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中流砥柱.特别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方面开风气之先,具有特别的意义;已初步形成具中国特色与茅盾文学个性特征的理论体系.这一切说明茅盾的文学史地位是以其客现存在的赫赫业绩为支撑的.无视与否定这些,决非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3.
茅盾在《蚀》三部曲的深层结构中,首创了一个以北欧神话为整体性象征的隐性神话模式——构建了象征世界中,命运三女神与其他神祗,同神界安危相应的生命树的关系网络。小说的整体象征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政治危局中,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生死理念,以及凤凰涅槃般的重生。这使茅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该小说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94.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屈指可数的批评家,茅盾建构了现代文学批评中的一种重要批评模式,即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并重的"历史—美学"批评模式,将文学批评视为"运动着的美学".此种批评模式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深刻影响,应认真总结其经验,并予以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5.
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海珠 《学术研究》2006,(8):125-131
中国“左联”的成立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是在国际大背景下发生的。1930年,“左联”成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中国支部。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而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组织,中国共产党受命于第三国际的领导。由第三国际倡导并成立国际性的作家团体,促使在中国也成立相应的组织,这是非常重要的组织指导系统。而中国本身也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星星之火,鲁迅和茅盾在这个组织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4年以后,“左联”和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联系已经中断,交流和指导非常困难,但有文献材料证明,这时“左联”和国际的联系改为由“文总”出面。总之,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选取茅盾、老舍、丁玲、废名、萧红五位小说家进行“经典”新释。茅盾的《幻灭》和《虹》形象饱满,结构宏大,把个人命运有机地组织到历史大事件中去,使历史材料中深藏了“人”的主题,具有饱满的历史感;老舍终其一生表现了北京的近现代市民社会,着力对中国市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性进行了批判;丁玲五组描写近现代女性形象的小说,可以作为理解丁玲的一条线索;废名的晦涩其实是与他的创造、创格联系在一起的;萧红的小说则以个人化的感觉和文字为特点。  相似文献   
97.
郭艳 《中州学刊》2006,(6):201-204
1949年以后,茅盾作为政府文化部门和文艺界主要领导人撰写了大量的文艺批评文章。这一时期,他的文艺批评具有某种特殊性。他一方面继续坚持“文学是时代的反映”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观点,重视文学的思想性、时代性;一方面作为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老艺术家,他的批评并未走向简单化的极端,尊重文学自身的规律。总之,五十年代以后,茅盾的文艺批评总体上呈现出严谨、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
茅盾对中国文艺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其丰富而又系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是随着时代的进程、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而逐渐明确化、深刻化的。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实践性和理智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99.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04,17(4):106-111
两位文坛巨擘间的忘年交与文字之交长迭半个世纪而能真挚诚信,弥久弥笃,虽经战乱危难,仍能携扶撑持,相濡以沫,盖缘于具共同的革命信念与人民事业,共有的时代使命感与历史责任心.这种友谊,基础牢固,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民族与人民无限热爱,无比忠诚;对革命无私奉献;对人民文学事业缱绻执著,不断创新;文品人格,始终一致;面对忧患与劫难坚韧不拔,知难奋进;对希望、理想与未来,不懈追求,乐观坚信,从不动摇.这一切表现出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具永久性的人文精神.故能垂范于当今社会,特别是当代文坛.这笔精神文明遗产弥足珍贵,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薪火相传,使之永远绵延,常盛不衰.  相似文献   
100.
茅盾创作的现实主义范型特色,集中体现在从经济视角切入社会批判,以实现文学对“社会”的深层透视。其经济视角的独特性,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全方位解剖和分析经济互动关系等探索社会问题,注重经济描写与人物个性呈示同构,表现经济文化对人的精神文化产生的作用,使创作显出丰富的社会内涵和审美内涵。茅盾的创作至今仍有不竭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