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5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398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921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古代每逢元宵节,徐闻名地都要举行游神盛典。时至今日,这个古老的传统仍被前山镇完整地保留着。前山镇游神活动包括筹备、游神和结束三个阶段,游神阶段又具体包括请神、会神、游神、饮茶、念谟和送神等6个仪式环节,过程完整,仪式庄重、古朴,具有深厚的化蕴含。  相似文献   
12.
对生命终极的追问,是历来大家共同探讨的话语。本文就陶渊明在《形影神》诗中所昭示的求乐、求善、大化的矛盾统一思想进行了剖析,并探究其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宗炳阐发的"含道暎物"与"澄怀味象"是两种感物方式.由这两种感物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一种好比哲理诗,一种就像抒情诗,虽然给人的视觉效果不一样,但是,在使人心性灵明上,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意义不仅为山水画家提供了一整套技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整套寻求艺术精神的方法."神思"是宗炳的二度感物的主要方式,不仅包含"无空间之间隔",而且也包含"无时间之限制",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中作用非凡.  相似文献   
14.
唐初重修《晋书》时从《搜神记》中大量选取材料入史,对此历代史家多有诟病。唐修《晋书》取材《搜神记》主要基于三大原因:其一,《搜神记》本身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二,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的思想统治;其三,作为蓝本的《宋书》大量采录《搜神记》。唐修《晋书》从《搜神记》取材,貌似乖悖治史原则,其背后却有深层的历史合理性.实无取材“失当”之嫌。  相似文献   
15.
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问世以来,学界咸以为魏晋南北朝小说一如写新闻,并非有意创作。然细阅干宝的生平资料,细阅其《晋纪》、《搜神记序》及《搜神记》却会发现:号曰良史的干宝实爱搜神志怪;在那时就发现小说“难免失实”,划清了与历史散文的界限;其《搜神记》题材采自典籍者多荒诞失实;题材采自现实者实非写实而多虚构。干宝的创作实践了他的小说理论,已开有意为小说之先河,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幸福观即人们对幸福的认识和看法.从甲骨卜辞和相关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商代人的幸福观主要包含三个维度:一是政治治理层面的修德勤政、宽民爱民,以实现协和万邦、百姓安宁为幸福追求,即以“德”为福;二是经济层面的崇富恶贫,积极发展经济,以期实现牛羊成群、五谷丰登、交易获利,即以“富”为福;三是在精神信仰层面的事神致福,期望通过殷勤地敬神、崇神活动,获得超自然力的神佑及心灵上的安宁,即以获得神佑为“福”.分析商代幸福观念的内容,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形成的早期原因,对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形神"理论最早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哲学问题,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和随之而来的玄学思想深化了这一理论,并使之具有了美学意味,进而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观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形神"理论的这种演进并非一蹴而就,其间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转换过程,并且具有明显的逻辑痕迹,因此,对这一过程作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特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处于乡村社会之中的民间信仰体系经历着两次较大规模的由断到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民众宗教生活的状态,是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众宗教生活史。该研究集中对此两次“未预结局”现象进行讨论,通过其在一个壮族社区生活场景中的具体呈现,以展示出前后两次断裂与重拾的实际状况,尽力寻找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力量,以及这种力量与当地人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万东 《学术研究》2012,(8):20-24,29
自然与人为的对立是贯穿西方哲学史的基本问题之一,其理论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智者。自然与人为之所以成为智者运动的主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智者通过对该问题的激烈论辩,限制甚至否定了传统上神的支配地位,进一步推进了前哲所开启的从神话到哲学的重大文化转向。由此,依据智者对待人为问题的立场,可将其划分为神权论者和人权论者两大派别,更加清楚地理顺智者之间纠缠不清的思想关联。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由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