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700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7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39篇
理论方法论   136篇
综合类   1561篇
社会学   227篇
统计学   20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网络的发展迅速引起了人们交往、存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深刻变革 ,大学生成为这场变革中主体 ,也就是说大学生是从事网络交往活动的主体 ;主体在网络交往中虚拟化 ,成为虚拟主体 ;虚拟主体背后联系着一个现实的大学生 ;虚拟主体的活动必然会对与之相联系的现实大学生产生影响。本文正是针对给思想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2.
浅析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融资及管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 ,从企业融资和管理方式两方面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 ,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3.
用6年时间,不花自己一分钱,能不能赚一个有8000家店的全国连锁机构?  相似文献   
34.
论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是接受互联网最快、受其影响最深的特殊群体 ,作为大学生与网络虚拟环境交互作用产物的大学生网络行为 ,与其现实行为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文章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 ,以期对网络环境中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5.
高校教师工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某地区若干高校教师月平均工资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00名教师为样本,对于一些定性的解释变量采用虚拟变量的形式与工资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拟合线性回归模型及对其参数和整体方程的检验,分析出年龄、学历、职务等定性的解释变量对高校教师工资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6.
随着我国零售市场的全面开放,零售企业在市场中先导行业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连锁经营以及其它新型零售业态的出现和发展,自有品牌已经成为零售商与制造商在市场中博弈的竞争利器,研究和发展自有品牌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7.
随着零售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百货业改革势在必行,其核心是对传统的购销一体的管理模式的改革,在改革中应抓住几个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38.
虚拟社群:一种新的、真实的社会群体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网络迅速发展并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虚拟空间也在成为一个社会学概念。网络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真实的社会群体形式———虚拟社群。与“实质社群”相比 ,虚拟社群的新颖性在于人 -机 -人的间接互动方式、超时空的互动层面、网络版的语言符号、有利于弱纽带形成和扩张的群体环境及高技术支持的互动平台。虚拟社群在本质上是一种真实的社群存在方式 ,其真实性缘于网络社会的现实性、虚拟世界的真实性、切实的社群感体验和具体的社群形式  相似文献   
39.
40.
虚拟交易和消费文化——评德莱塞《欲望三部曲》的主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学界对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德莱塞的《美国悲剧》和《嘉莉妹妹》评介甚丰,但对他在长达半个世纪创作的、代表他一生创作思想和哲学思考转变的《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和《禁欲者》却着墨不多。本文探讨三部曲中表现出来的消费主义主题,剖析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态度,指出他这种态度背后与主流意识形态间的协调和颠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