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42篇
社会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历史虚无主义随意解构和颠覆我国历史,企图动摇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阻碍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正确认知,松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有必要深化"四史"教育以肃清历史虚无主义,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形势政策教育,加强网络环境监管的同时要着力构建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平台.切实深化新时代大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准确认知,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锻造思想和政治过硬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82.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伟大精神,能够为强化人民群众历史认同感提供生动教材,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提供内核保障,为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丰厚滋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歪曲党的历史、诋毁英雄人物、冲击文化市场、炮制负面话题等隐匿手段对红色文化造成了较大冲击。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以有力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需要夯实理论根基、筑牢文化阵地、善用红色资源、拓宽传播平台、健全法律保障,促使红色文化重焕生命力。  相似文献   
83.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表率,形成了许多丰富深刻的重要思想。我们可以从理论向度、历史向度、应对向度三个方面,深入理解他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从理论向度上,习近平点明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要害;从历史向度上,习近平阐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主线;从应对向度上,习近平指明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完整策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全党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抵御意识形态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4.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社会主义新人"是超越历史条件限制的理想形象,其塑造的成败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兼采新、旧道德之长,恪守忠孝之道,克己奉公,具有超越时空的人格魅力.<艳阳天>试图展示萧长春的无瑕品质.但在不经意间暴露其蔑视传统文化却未免粗鄙的私欲、本性.柳青"修辞立其诚",粱生宝形象有温暖人性内容;浩然不能直面丰富人性的现实,萧长春形象没有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85.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与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抽象性的批判密切相关联.马克思对宗教批判的实质并不是要简单地从字面、理论层面消灭宗教,他意在揭示传统宗教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化身,最大的弊病在于遮蔽或疏离了人本身,尤其是遮蔽或琉离活在当下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生存处境、生存境遇、生存状态等,因此,马克思的批判只是对一种样式宗教的批判,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发现感性的现实生活世界这一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86.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府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政府管理指导思想的转变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法制经历了从法律虚无主义到形式法治主义,再到实质法治主义、功能法治主义的曲折发展过程,逐步完成了政府法治框架的构建,基本完成了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本文立足于翔实的资料积累,通过对政府法制发展思想轨道的梳理,深入剖析了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期能时现实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7.
韩彩英 《学术界》2012,(4):80-89,264,265,276,279
以“可能导致的‘平庸’合法性认同”来论证“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在逻辑上是荒谬的.“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必然助长大小“学霸”们的恶行.我们反对过分注重“形式合理性”或者“形式合法性”,但并不可以一概反对“形式合理性”或者“形式合法性”.我们应该坚决拒绝“学霸”和完全形式化的学术评价机制,而不是拒绝“断然拒绝平庸”和必要的学术形式.“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观点及其论说,其实是在倡导“学术虚无主义”.当下不良学术生态的形成,“学霸”和满足于学术平庸者是沆瀣一气的“共谋”.“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主张遗害无穷,学术界必须坚决反时“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学术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88.
解读历史虚无主义,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革命观和阶级斗争学说,用唯物史观科学的方法论看问题,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全球化的不断扩展,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行,引发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所"抬头",在各个领域内掀起不小的波澜。历史虚无主义主张否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成就,否定和妖魔化党的领袖人物和人民英雄,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这对我国青年一代的红色文化的传承起到阻碍、甚至颠覆作用。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丰富中华现代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提升大众文化自觉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旋律。  相似文献   
9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外思想交流的融合,产生于西方社会的虚无主义涌入中国,在历史文化、精神信仰、伦理道德领域表现出强大的侵蚀效应.该思潮已经渗透到青年群体,并对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造成很大的冲击.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晴雨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国家复兴的主力军.当前阶段,理应将教育引导与青年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弘扬正能量,知行合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对虚无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