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7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91篇
管理学   1601篇
劳动科学   194篇
民族学   383篇
人才学   254篇
人口学   85篇
丛书文集   3729篇
理论方法论   741篇
综合类   10007篇
社会学   1539篇
统计学   28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589篇
  2014年   1253篇
  2013年   1080篇
  2012年   1263篇
  2011年   1441篇
  2010年   1354篇
  2009年   1309篇
  2008年   1801篇
  2007年   1300篇
  2006年   972篇
  2005年   931篇
  2004年   798篇
  2003年   670篇
  2002年   553篇
  2001年   525篇
  2000年   357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从对物理功能的需求上升到对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的需求.如何满足不同身高、体形的学生对课桌椅的要求,如何提高课桌椅的舒适性、实用性、美观性,是学生桌椅设计中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
王红艳 《社会学》2005,(1):7-15
地位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个“扭结”。而且,“在任何社会环境里,地位总是同公认的价值规范相联系并引发出某些态度的。总之,地位以及与地位联在一起的角色,决定了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切入状况……。  相似文献   
93.
教师制度伦理的核心问题是伦理问题,决定了教师制度的建立和改革要经得起伦理的考验,要有充分的伦理依据。教师制度伦理的调节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提高着教师的伦理水平,维护着教育的尊严、公正与秩序。  相似文献   
94.
高校通用的文学理论无力解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代文化现实,文艺学急待重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些中国学者提倡引进文化研究代替文学研究,从表面看是恢复了文艺学与社会的联系,实质上却泛化了文艺学学科的功能,使文艺学陷入消亡的危机.这里着重指出文艺学扩展边界的同时应坚守文学研究的诗意理想与人生审美关怀.  相似文献   
95.
功能及其障碍--对我国大学园区建设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园区是对传统办学模式的继承和超越.作为一种新事物,大学园区已经显现出其优势所在,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探究大学园区的功能及其障碍,总结几年来我国大学园区建设的经验,反思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6.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直接和间接地激发了许多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产生。英语教学中应尝试把该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之一的“层次的思想”与英语词汇教学联系起来,通过音系层、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三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97.
儒家的审美目标以伦理为本位,追求审美的社会功利目的,而道家则强调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在审美的途径上,儒家重感性认知,强调“诗、书、礼、乐”等审美途径,而道家重心理过程,主张“道法自然”。对审美功能的认识方面,儒家认为审美是为实现伦理政治服务的,而道家则认为审美的功能在于创造性激发功能,即促使个体自行参悟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98.
李琦  彭海涛 《天府新论》2006,3(4):155-157
电视新闻评论的出现与勃兴从根本上而言是对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的深入回应,其在新闻的理念、制作和传播上皆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电视新闻评论因其内在的社会品质、凸显的社会功能而当仁不让地成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力量。  相似文献   
99.
略论中国古代冠礼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20岁男子加冠以示成年的礼仪,在魏晋以前备受重视,被称为"礼之始",有相当繁琐的礼仪.冠礼的功能众多,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文章重点论述了冠礼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主客体及方法,并对冠礼的教育功能做了客观评价,认为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礼仪水平,增强团体成员的社会、家庭责任感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敬老教育,从中小学和学前教育抓起,已经喊了几年的历程。但是雷声大雨点小,或停留在学院式阶段,尊老敬老理论还在少数教授手中,与尊老敬老实践脱节,指导性不强,务实型的理论成果似乎还没有“浮出水面”,对尊老敬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陷入了盲目指挥,光说教,不给务实的作法的怪圈之中。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尊老敬老教育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应从机制上寻找原因,才能决定功能的发挥。现就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敬老教育课题组与徐汇区老龄委、区教育局联手合作“上海市中学敬老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发表,此课题虽然过去了一段时间,但从尊老敬老是永恒的话题角度看,没有过时。现就部分内容刊登如下,对老龄工作者和涉老部门工作人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