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70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木子说她这辈子最悲催的事情就是遇到杨小年,最幸运的事情也是遇到杨小年。每逢木子抱着小小年,满脸怨妇的阴郁时,杨小年总会老调重弹,拨拉起被宝贝儿子小小年摔得磕掉油漆的破木吉他,清清嗓子,极度深情地唱:"时光它如此美妙,大榕树下的秋千,我看到天空蓝得澄澈,海边的贝壳啊,哦,日子却像流水一般和意义无缘。噢,木子让每一刻都意义非凡。我的木子,木子,木子……"而每当杨小年唱起这首写给自己的歌,一副痞子相地跪倒在地时,木子脸上早已笑靥如花。是啊,木子是中了杨小年营造的虚幻摇滚毒了,醒悟了才发现为时已晚,早已成了他  相似文献   
12.
乔羽  刘炽 《老友》2014,(6):49-49
正~~  相似文献   
13.
蔡登山 《社区》2009,(23):15-15
关于眼睛,有人说它是灵魂之窗,有人说它是秘密的锁孔。从它那儿。可以窥探内心,恋人对望着的含情目;船妇面对茫茫大海的,却是望穿秋水的倦眼;还有那说谎的眼睛、渴望的眼睛、哀求的眼睛、宽恕的眼睛……  相似文献   
14.
斯坦福大学教我的第一件事是:当你想要一样东西时,就一定要得到;如果你一定要得到,就要拼命去争取。你不能坐在家里等电话响,期待电影中的情节发生在你的身上。你必须做些什么,让你更接近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轮子的文明史正发生着一次转型,今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车之间的关系,如何应对因汽车大量使用所带来的交通、能源、生态等社会危机人类的文明进程不只是那些大人物、大事件的历史,真正让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迅速拉开差距的,可能是一些"器物"的出现,比如说"轮子"。在网络写手杜君立的新著——《历史的细节》中,笔者感受到一种历史长河中细节的力量,轮子不仅推动着历史的演进,也记载了不同文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庄子·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并非通常所理解的那样,贬唐尧而崇许由,在表层的寓言叙述下内蕴着对政治智慧的深刻思考.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寓言表明了治天下的最高政治智慧,就是让天下人自己治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无为原则,它将治天下转换为安天下,进一步又将安天下提升到让天下自安的层次.由此,最高治理智慧不过是藏天下于天下的主题便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第四册存在校对漏误61处:乙巳本正确,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正确,因误判而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从楚本;乙巳本、楚本均误,改而未出校;校记失考;乙巳本、楚本不误,排印错讹;乙巳本、楚本讹脱衍误同而失校(涉上下文而讹,形近而讹,义近而讹,衍文,倒文,出处错误).存在标点失误45处:叙述语误为引文;引文误为叙述语;破句;当分未分;不当分而分;书名篇名人名误标失标.  相似文献   
18.
让我看着你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而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9.
“啊——每当想起你,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每当昕到这首歌,我就不禁心潮起伏,脑海中就会出现谢育仁老师,的身影,眼前总会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  相似文献   
20.
"好让不争"是《镜花缘》君子国里极力加以渲染和"雅化"的道德模式,其最核心、最集中的东西是通过一些"交易光景"展现的。通过对书中几处"交易光景"的解析,认为"好让不争"实质上已变成了"因让而争",这样"让"也就被自身所否定,变成了"不让",虽不是惯常的损人利己性质之争,而是损己利人性质之争,然损己利人与损人利己本是出发点不同,但最后都落实到一个"争"字上,这个"争"字从本质上讲并无高下之分,都是为一己之私而争,都有违"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德要求,于是道德异化为不道德。只不过一是为自己的精神利益,一是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形成君子国里的道德悖论。从中也能感受到作者最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