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29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54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22.
凤凰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符号,殷商时期就出现了代表祥瑞凤鸟的图案雏形,在西周青铜器上可以清晰的看出凤鸟形象从概念化图形逐渐具体明确的过程。战国帛画中凤鸟的形象已经趋于完整成型。东汉《说文解字》中对凤鸟描述为"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凤凰作为祥瑞鸟禽的记载也多次出现在文献典籍中如  相似文献   
23.
《社区》2009,(23):30-31
如果从西周.眼下北京的这块地界上出现的最早的城市“燕”和“蓟”算起.北京这座古城已经差不多3000岁了。因为历史久远,所以北京有着太多的历史文化流传和典故。北京的一个镇、一个村、一条街、一条胡同甚至一口井、一块砖石都有故事。  相似文献   
24.
从《诗经》看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的“诚信”道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贤秋 《唐都学刊》2004,20(3):115-117
<诗经>用大量的篇幅揭露了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道德沦丧和诚信缺失的状况.其主要表现在"五伦"关系的失序、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诸侯国之间的背信弃义等方面.同时,<诗经>还揭露了造成这些状况的某些原因,对于我们从事这方面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5.
西周的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以其繁复且完善的规制为历代学人所关注。但由于原始史料的匮乏 ,学理解释中的纷争从未停止。自孟子始对井田制的认识就很模糊。除此 ,以宗法分封制为处理框架的土地分封首先固化了土地国有的制度 ,各级领主多层分列其中 ,而最终的耕作模式主要是以“国人”与“野人”的身份差别形成了两种土地经营系统。  相似文献   
26.
从家庭教育角度探析《诗经》的民歌部分 ,也是其精华部分的《国风》 ,其内容主要有自然、生活常识 ,生产、生活技能 ,德行、修身之道和崇拜、祭祀之理等几个方面。由于《诗经》诞生的特定社会背景以及作为教育内容的经典性 ,从这些内容中可大致看出西周时期民间家庭教育内容的基本面貌 ,也可以此为起点 ,静观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民间家庭教育内容的演变和发展 ,为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7.
周人克商之后,姬周统治集团不断总结周先王以及夏商甚至往古先帝先王成功的历史经验与失败的历史教训,并以高度的历史理性去审视自己的言行及统治方式,从而推动了周人的思想维新运动。周人否定了殷人的天命观,提出了敬德保民的统治思想。西周时期的思想文化由于儒家的传递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8.
<诗经>中的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些地域、部落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从婚恋诗这一特殊题材入手,立足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冲撞与变迁,结合西周的历史事实,以对诗意的文学理解为基础,力图真实把握诗篇中所呈现出来的婚恋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9.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决西周王年,是采用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方法,发挥历史学、考古学、C  相似文献   
30.
中国美学思想产生的根源何在?这是中国美学史研究中没有详尽而明确解决的问题。西周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大时代,有西周的文化的昌明,才会有中国美学思想的繁荣隆盛。可以说,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观念和范畴都是在西周萌芽和成形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敬天保民的社会观念,宗教礼仪的文化制度,所彰显的理性、人文精神,是孕育中国美学的胚基。形成了中国美学以德为美、重视人格、推崇生命精神的审美取向。这是中国美学区别于其他民族美学观念的独特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