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13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213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关于知识本质的探索,一直是哲学界尤其是知识哲学所争论的焦点之一。西方哲学对知识本质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果,因此,我们以西方哲学为例来探究知识本质的发展过程以及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哲学家们对知识本质的认识,从而为知识本质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张岱年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他的独特的中国哲学观。张先生的中国哲学观论证了中国哲学的存在与特点,辨析了中国哲学的活东西与死东西,主张融会中西哲学之长,建立以唯物论为基础而吸收理想与解析的新的中国哲学,对我们今天思考与探讨中国哲学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83.
"本体论"一直是古代西方哲学的中心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古代西方的哲学家提出许多不同的见解.从泰勒斯的"水"到柏拉图的"理念"再到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他们始终围绕这一哲学的基本命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4.
85.
86.
西方哲学对于人的自由的根源与表现问题,无论是从人的信仰的不彻底、感性的不全面抑或从人的理性的不完善、意识的不觉悟等出发,都以价值预设的逻辑理路从"应然之自由"指责了"实然之不自由"。这些先验的、形而上的自由主张,因远离了现实的人及其"能动的类生活",既不能探察出导致人之不自由的经济原因与制度根源,也没有把握住人的积极的存在意义及其求解放的正确路径。而马克思发动人学革命的真正意义则在于,以实践活动铲除导致人的异化所由产生的社会关系,为推进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7.
西方哲学的自我发展典型的以形而上学描述与修正的辩证统一为内在逻辑,正是形而上学所表达的深刻的发展逻辑深深地影响着西方哲学乃至人类知识、文化方式发展的进程.以对形而上学在描述与修正方面的认识为线索不仅可以重新梳理西方哲学发展的自在旨趣,即体现形而上学思想作为一种哲学类型的深刻内涵,又可在对形而上学发展逻辑的揭示中获得重要启示,反观作为存在于中国文化转型重要机制的西方哲学的中国化逻辑,在此对照中提升对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的深刻认识.即这种认识不仅仅局限于阐发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与形而上学同一逻辑的“描述与修正”,更能够在现实中诠释形而上学的内在意境,解说西方哲学中国化样态中蕴含的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形态发展的合理动力,探索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发展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88.
西方哲学研究的汉语化是汉语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方哲学汉语化主要有三条途径:其一是用汉语讲西方哲学;其二是汉语语境下中西哲学的互释;其三是以汉语为哲学语言,对普遍的哲学问题给出新回答。前两条途径是汉语哲学的重要基础,但原创性不足。第三条途径是西方哲学汉语化的指向,也是汉语哲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89.
吴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2023,(5):57-86+205-206
在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的问题背景中,需要考察整个西方哲学运行其上的基本建制以及它在这一建制中的独特展开方式,以便通过考察的具体化而将理解进一步引向深入。这一考察包括:形而上学是什么,“超越”问题,西方形而上学历史中的四重区分,作为柏拉图主义的基督教以及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等问题。在没有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之分割—对立的地方,也就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不起作用或无从起作用的地方,才是中国哲学在其中活动和展开的那个境域。由此而来的分野从源头的实质上标志着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正是此种差别在决定性的大端上规定着中西哲学不同的性质、构造与走向。  相似文献   
90.
学者风采     
张再林,男,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高级访问学者,台湾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并担任中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哲学》编委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哲学现代阐释、身体哲学、中西哲学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