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21篇
丛书文集   568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1256篇
社会学   14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991.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美国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文章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梦"的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相似文献   
992.
动词"蓦"受其源语义的影响发展成为表示路径的介词,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表示"所在"和"朝向"的用法。在宋朝时期,"蓦"表示"朝向"的用法繁盛,因此导致结构的"趋向"义凸显,从而使"蓦"获得结构义并语义化而回归动词。  相似文献   
993.
《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又是一部文化巨著。汉字是文化的载体。《说文解字》“衣”部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是极为丰富的,如祭祀大礼、丧葬礼仪、缝制修理、衣服材质、功用种类、纹饰色泽等。分类辨析,择要笺证,钩沉发隐,因声求义以探寻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94.
王学军 《船山学刊》2013,(1):104-109
《诗经》是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物,先秦两汉时期《诗》义阐释体系的建立和解体均与礼制兴衰密切相关。《诗经》文本的形成源于周礼之兴,在编辑、结集的过程中,周王室大师等乐官对《诗》义加以系统整合和重新解释,于作者意义之外首次重建《诗》义阐释体系。春秋末至秦末,周礼衰败,乐官流散,《诗经》入乐传唱和《诗》义传播工作停滞,周王室大师等乐官建立的《诗》义阐释体系解体。伴随汉礼之兴,汉儒重建《诗》义阐释体系,在儒家义理框架下,《毛序》视《诗经》为历史文献,常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解读主旨、训释字词,以从整体上把握诗旨,使超越个别篇章的系统化解读成为可能、由于《诗》义阐释体系的两次重建,先秦两汉时期出现了层垒形成的《诗》的三重释义:先秦作者之义、周王室大师之义与汉儒诠释之义。周王室大师之义与汉儒诠释之义形成对先秦作者之义的双重遮蔽:  相似文献   
995.
释“俞”     
刘凌 《兰州学刊》2013,(9):175-179
对《说文》所释“俞”字本义,学界颇多争议.文章从“俞”字早期形体,“俞”声符字的声符义,各组声符义间的联系,以及“俞”的同源字等方面,分析“俞”字本义.并因“俞”、“余”之关联,谈及对“余”字初形本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哲学的话语选择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中西话语差异。"反向格义"和"主动化西"是近代以来建构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中存在的两种趋势。中国哲学的话语选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讲好大众话、中国话和现实话,才能真正合理地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根植于中国现实发展的深厚土壤之中,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97.
考察赋比兴所自出的“六诗”“六义”说在汉代经学中的出现与诠释过程,可知赋比兴作为一组关联范畴出现在经学论述中始于东汉时代,但直至汉末并未作为观念架构应用到《诗经》的诠释。真正影响汉代的是《论语》“诗可以兴”的观念,《毛传》之以兴说《诗》及王逸《楚辞章句》的以兴解《骚》都属于此一传统,这也是《毛传》及王逸“独标兴体”的真正原因。由于汉代经学家未以赋比兴的观念架构论述《诗》《骚》,因而应将汉人对《诗》《骚》之兴的论述从赋比兴的观念架构中分离出来重新诠释,并重建从以兴论诗到以赋比兴论诗的观念史。汉代经学史及文学批评史亦应改写。  相似文献   
998.
体用是中国哲学最重要、最具特色的范畴之一,古来即充满争论。朱子之体用思想颇为复杂,亦可反映理学家使用体用范畴之特色。如何全面理解朱子的体用论,涉及佛教传统与中国固有之思想传统,从此出发,回到朱子思想内部的形上与形下之别,可以通贯的理解朱子的体用思想。朱子言说体用,从形上言,吸收佛教传统;从形下言,则继承中国固有之思想。但因为朱子坚持理为实理,故其从形上言之体用,也区别于佛教,而可吸收传统本根论的讲法。此外,无论从形上言还是形下言,朱子均坚持见在为体、发出为用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99.
杨晓黎 《江淮论坛》2014,(1):164-169
传承语素在由上古词语而语素的演进过程中,其意义对上古义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传承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复杂多样。传承语素的多义项并不在一个层面,可以分为传承义与后起义两种。传承语素中的多义语素与同音语素的区别有赖于对语素义的确切掌握。传承语素中的反义语素,呈现出多素交叉、反义关系古今不一致等特点;而同义语素的语义类型及近义语素间的区别,则表现出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传承语素义的分析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00.
主要通过对词语附加义系统的研究,以探讨其社会文化内涵。首先对词语的文化附加义系统进行了宏观思考;其次,对词语的附加义和文化附加义做了区分,探讨了词语文化附加义的形成及其性质特点;最后,透过词汇对文化的反映,考察了词语附加义对社会的影响,得出词语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是造成跨语言交际冲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