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3篇
劳动科学   5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7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249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网络社会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如何判定网络社会的一般特征,并推进对其规范性治理,是一项急切和重要的理论任务。随着对现实社会的"吸纳"的深入和扩大,作为虚拟空间的网络社会正日益"现实化",并承担起愈发重要的社会功能。同时,网络社会也正在引发诸多现实社会经验所不曾面对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这需要在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探索和思考。对网络社会的考察及其治理性研究,首先要立足于现代社会的一般原则,澄清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其次要深刻认识网络社会的独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网络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原则。  相似文献   
73.
独立于内容的理由是哈特《法律的概念》一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旨在解释现代社会中法律权威特性的来源。以规则的意义展开论述,结合哈特将游戏规则与法律规则的类比,在论述的过程中很好地解释了其将法律规则与其他规则,特别是道德规则相分离的观点,具有非常强的推导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74.
我国危化品管理条例不断升级,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问题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发现我国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备、缺乏教育培训制度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促进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危化品安全管理的防护,加强危险品安全管理的教育培训,加强风险控制在危化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等措施,希望对提升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5.
76.
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抽象行政行为在行政诉讼中的不可诉性带来的消极后果显而易见,不利于保护相对人的权益,与行政诉讼的宗旨相悖。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对于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实现司法对行政的有效监督具有积极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理性经济人假定的制度规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假定出发,必然的逻辑结论是:无论生产是否社会化、产品的消费是否有可分性、排他性,建立在彻底的私有产权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是最理想的社会经济制度。因此,理性经济人是一个具有明确制度规范意义的分析假定。但这不是一个合理的理论抽象,它难以说明人的需求的形成及其发展,以及它和社会历史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导致了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一个虽精致却又严重封闭的体系。  相似文献   
78.
规范性价值是由社会规范而确定的价值.任何社会共同体都需要确立一定的规范,借以规约调整其成员的行为,形成和维持一定的秩序.这些规范既为人们提供了评价一定社会行为的共同标准,也是社会认定这些行为的价值标准.规范是一定价值观念的社会化结果,构成了价值观念和实际价值运动的中介.价值体系就是由实在性价值、规范性价值和价值观念共同构成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价值观念为导向,更需要以社会主义法制为核心的现代规范体系为支撑和基础,以形成公平正义的秩序为目标.  相似文献   
79.
一、法律实证主义的分裂--基于"分离命题"的讨论 "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之所以成为理论法学争论最激烈、同时又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之一,原因就在于法律与道德都为人们的行动提供规范性,即如果某种行动是由某一标准引致而来的,而与行为人自身的欲望和倾向无关,那么这种行动就是所谓的"规范性"行动.  相似文献   
80.
道德义务必然为行为者提供绝对的和压倒一切的遵从的理由。康德等人从第一人称的观点出发的论证无法真正说明道德义务的这种绝对性。只有从第二人称的观点,才能真正理解和解释道德义务的绝对性或规范性。从第二人称的观点所提出的理由即为第二人称的理由,这种理由以承认我们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有权向对方提出要求为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