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67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7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56篇
理论方法论   88篇
综合类   1452篇
社会学   170篇
统计学   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62.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征程的历史凝结,补钙壮骨,通今溯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严密的耦合逻辑。在政治上,红色文化有利于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前提;在经济上,红色文化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族互惠指向,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在文化上,红色文化标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国底色,聚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动力;在社会上,红色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认知;在生态上,红色文化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交响协奏的生命共同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生态底线。  相似文献   
63.
象似性的发展为诗歌的可译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象似性认为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象似性普遍存在于文学语言中,在诗歌语言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以李清照诗词翻译为例,运用象似性的一些典型原则探讨象似性在诗歌翻译中的作用,认为象似性凸显形式在诗词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达到"形美"和"意美"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4.
高云霞 《社会福利》2012,(12):10-13
2011~2012年,随着全国以及各省市养老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启动。全国各地养老事业从政策制定、服务开展、设施建设、标准化推进以及模式创新等多个维度不断探索,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65.
饱汉不知饿汉饥:一个人如果非常饥饿,他就会出现低血糖,典型的症状就是心慌、大汗,这就是饿汗,但如果你吃得太多就会引起胃扩张,这时人也会出现大汗,这就是饱汗,饿汗是没办法的事,而饱汗则是不明智的。沉默是金:金是一种难溶于水的贵金属,密度大于水,所以当金放入水里之后水的浮力轻于金的重力,所以金会沉没。  相似文献   
66.
本文通过适当的变换,将描述飞秒级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特性的包含立方次非克尔效应的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约化为Liénard方程,借助于Liénard方程的精确解,得到了RKL方程若干类型的周期波解,在取极限(雅可比椭圆函数的模趋近于1)的情况下,得到了其对应的孤立波解.  相似文献   
67.
作为"闽学鼻祖"、"倡道东南"的二程弟子杨时,将《论语》视为圣学之正传,初步确立了儒家"道统"和《论语》在其中的核心经典地位。在《论语》诠释中,他非常重视求仁之学、性命之学和中庸之道的揭示和阐发。这些思想成为南宋早期道学的中心话语,不仅促进了洛学在南方的传播与发展,而且也为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学术体系的诞生提供了学脉渊源。  相似文献   
68.
主要以识解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名词性概念汉英表词汇征差异中的A’B’/C’D’和A*B*/C*D*型差异提供解释机制。通过分析发现,前者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隐喻运作机制所致,而后者则是由于不同的转喻运作机制所致。  相似文献   
69.
习近平的科学问题意识可以从增强科学问题意识的内在原因、科学问题意识的内在意蕴与树立科学问题意识的内在原则三个层面加以阐释。在习近平的视阈中,增强科学问题意识不仅是把握时代潮流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创新的重要环节。所谓科学问题意识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命题:科学提出问题的实质在于辨识矛盾,科学分析问题的核心在于解析矛盾,科学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平衡矛盾。而要树立科学问题意识的关键在于端正主体态度、遵循科学的方法以及确立合理制度。  相似文献   
70.
结合二元实函数和复变函数的概念以及性质,分别从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解析性方面讨论了二者的联系,并举例说明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