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7 毫秒
31.
<诗经>在艺术上突出的就是赋、比、兴的创始,赋、比、兴等"有意味的形式"在言情中的广泛运用,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味道与价值,成就了<诗经>富于内容的结构形式、富于情感的表达形式、富于意境的审美形式.本文努力以文艺美学的观点给<诗经>言情形式以新的观照.  相似文献   
32.
桂苓 《现代交际》2005,(3):70-71
家人看电视,正是徐志摩空难那集,由此想到他的死。"我是天空中的一片云",浪漫与诗意的人生与爱情。  相似文献   
33.
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戏曲《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据元代同名小说《娇红记》改编而来的,通过比较戏曲和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异同,可知戏曲在借鉴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对"情"作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和丰富的表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进一步突出了人物个性意识的觉醒,体现了鲜明的晚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4.
言情的艺术——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及抒情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于言情,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根本艺术特征。无题诗中的深挚感情,通过婉曲的抒述方式以及营造朦胧意境、渲染悲剧气氛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成功抒写挚情是无题诗独具魅力的根本原因。无题诗对诗歌艺术的发展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35.
赵立芳 《学术交流》2005,(9):150-152
唐代女诗人李冶与鱼玄机同为女冠诗人,二人诗歌均带有女冠诗歌不讳言情的特征,但李冶诗哲理深刻,而鱼玄机沉溺于情,格调不高。李冶与鱼玄机诗风迥异,李冶诗风流雅畅、意象高远、语言自然,善于造境而且不拘格律。鱼玄机诗则意象纤巧、语言绮丽、对仗工稳、才情毕露。比较而言,鱼玄机诗比李冶稍逊一筹。  相似文献   
36.
张恨水的小说《金粉世家》既汲取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同时又融合现代文化于其中,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品质相交汇的矛盾与合取的特色。这或许就是张恨水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引导人们对现存文化,历史及现实人生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原因。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作品的结构等方面都体现了古典性与现代性的美学品格,涵含了特定的时代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7.
周又萍 《职业》2008,(11):112-114
一、CAI课件的运用为英语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教学价值观及教学技术手段的根本改变,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探索出一条条创设晤言情景,重视发展学生,培养学生自学力,重视研究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38.
在中西文化撞击中诞生的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以娱乐和消闲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这在观念上挣脱了梁启超功利主义文学观的束缚,使文学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这一流派在获得“自由”之后,很快呈现出病态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39.
自2011年以来,电视穿越剧盛行一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1-3].试以热播剧《宫锁心玉》和《步步惊心》为例,从三个方面探析形成电视穿越剧热潮的缘由.研究结果认为:一是网络文学中穿越小说的兴盛为穿越剧培养了良好的受众基础;二是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心理需求为穿越剧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三是目前的穿越剧其实是以穿越为点缀、以成熟的言情剧制作模式为主体,因而易获得观众认可.  相似文献   
40.
论网络穿越小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穿越时空这类文学作品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迅速走红,成为21世纪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大众文学题材之一。穿越小说大多融汇历史、言情与玄幻等多种元素于一体,讲述穿越时空的"爱情故事",由于其浓郁的梦幻色彩,受到了青少年特别是女性读者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穿越"像一场华丽而旖旎的"心灵旅程",以白日梦的形式起到了舒缓现实世界压力的作用。但是,从"穿越"的风靡走红,也折射出了当今青少年世界的一些现象,如偏执的世界观和视角、对现实的迷失及幻灭感、"拒绝长大"的逃避倾向、严重的功利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穿越小说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关注并加以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