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28篇
  免费   1100篇
  国内免费   342篇
管理学   6697篇
劳动科学   736篇
民族学   645篇
人才学   1198篇
人口学   785篇
丛书文集   9711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001篇
综合类   21928篇
社会学   2644篇
统计学   1024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796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972篇
  2020年   921篇
  2019年   850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831篇
  2016年   1023篇
  2015年   1492篇
  2014年   3085篇
  2013年   2607篇
  2012年   2944篇
  2011年   3437篇
  2010年   3218篇
  2009年   3293篇
  2008年   4254篇
  2007年   3083篇
  2006年   2424篇
  2005年   2370篇
  2004年   2009篇
  2003年   1768篇
  2002年   1454篇
  2001年   1237篇
  2000年   881篇
  1999年   386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环境软实力即环境能力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所发挥出来的柔性滋养与再生功能。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环境能力衰竭、环境软实力丧失。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就是通过对环境的作为和不作为之双重方式,使其重获滋养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的再生功能。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应接受层累原理、突变原理和边际效应原理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共互原则和惟生命原则。其具体的行动落实,就是既尊重自然、生命、事物的本性而不作为,又要在必要的作为中担负起对环境的维护责任。  相似文献   
52.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公共事务管理者,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共管理活动的成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其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现阶段决策主体多元性及其职能模糊性,一些重大决策失误现象屡屡发生,造成了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此,我国地方政府迫切需要优化重大决策机制,包括明晰体制内外决策主体的职能、第三方评估、公众参与、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倒查机制等,以推进地方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53.
54.
55.
以色列企业员工在1981-2006年的25年之中,对于工作的认知和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加注重工作中的经济收益和自我实现,对于服务社会和奉献精神的追求逐渐降低。中国90后员工有着和以色列员工相似的态度变化历程,通过对以色列员工工作认知变化的研究,可为中国90后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56.
具身认知本质上是大脑对多模态信息的加工过程,因而图像等异质模态与语言一样,可直接参与隐喻的认知表征。重新检视隐喻的表征过程,发现多模态隐喻的具身表征涉及形式表达、概念及认知情境三个不同的维度,因此"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感官"体验可在形式表达层产生知觉仿拟效果,影响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方向;依托多样化的形式表达,"身体结构"通过"取象赋形"的认知操作偏离其原有意义而成为另有所指的表征符号;"场景"则在与身体的互动中形成认知语境,进而赋予符号新的所指内涵。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
传统的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两分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权利指向和利益指向两分模式可以揭示纠纷本质.权利指向型纠纷解决机制以权利分配作为纠纷解决的基础,比如诉讼、早期中立评估制度;利益指向型纠纷解决机制则以利益分配作为纠纷解决基础,比如调解制度.不应将权利与利益不同指向的纠纷解决机制发展成双跨不同指向的"全能明星",制度异化将导致"当判不判"、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中立人为促进和解而导致评估失实、以判压调等弊端;理应将颠覆纠纷解决机制本质的因素去除,并应同时做好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应只用单一的调解率来评价纠纷解决机制,而应采用多元化的科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