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9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管理学   612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188篇
人才学   170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2545篇
理论方法论   414篇
综合类   8676篇
社会学   657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842篇
  2013年   764篇
  2012年   971篇
  2011年   1061篇
  2010年   1045篇
  2009年   998篇
  2008年   1143篇
  2007年   838篇
  2006年   684篇
  2005年   606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51.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如果从语用规约、隐喻思维和认知语境几个方面来看,其实质就是人们利用纯语言符号和认知机制合力的心理认知过程;委婉表达现象与语用规约、隐喻、认知语境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2.
莫凡 《社会科学论坛》2008,23(12):20-22
财富有着十分丰富的人学内涵,在历史规律性语境中,财富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而在人的主体性语境中,创造财富是人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应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财富观.  相似文献   
53.
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分析动词名物化的意象图式,澄清了不同类型名物化的所指,进一步阐释了造成动词名物化的有界性差异的内在动因。动词名物化是以动词的概念内容为基底,采取不同方式扫描和突显的结果。笔者讨论了两组对立的动词名物化形式:经历体动词和非经历体动词的名物化、整体突显与部分突显的动词名物化。  相似文献   
54.
从把握教学软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对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55.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家、逻辑学家在名称指称语境观方面呈现出由言内语境向言外语境转化的特征.形式语言学派大都从语言与实在同构的观念出发,在语言内部探究语词的指称方式.日常语言学派认为,指称是一种人们使用日常语言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变化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大语言背景下才能合理解释名称所指及其确定问题.指称语境观的这一重大转变标志着人们对名称指称理论的研究走向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阶段.  相似文献   
56.
文章从人文语境的典籍文化、民俗文化、礼俗文化和审美文化四个方面阐述翻译中语用意图的实现过程 ,以探讨语境对文学翻译的重要作用 ,并力图找到移植原作隐含意义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57.
学习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以语法能力为基础,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及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简言之,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8.
论后殖民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殖民译论着重关注的是译本生成的外部制约条件以及译本对译入语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本文试图以译者主体性这一重要的能动因素为切入点,着重剖析处于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译者如何采用异化与归化等翻译策略影响译入语主流文学、主流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阐明后殖民学者引入的"杂合化"概念正是综合这两种策略、包容异质文化的折衷手段,以期揭示译者主体性在"后殖民语境的竞技场与试验场"的彰显作用.  相似文献   
59.
莎士比亚作品译本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出发,从民国文化转型时期文化界产生的三大趋势探讨莎士比亚作品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认为此现象是民国时期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传统下层文化地位大幅度提升及革命文学蓬勃发展三大趋势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从巴赫金对话理论探讨莎士比亚作品译本的接受状况有利于人们对其进行历史与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60.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他们各自依其对人性的理解,演绎出两种截然迥异的教育理论-“内发说”与“外铄说”。在人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上,行为主义主张,人只是环境和刺激的被动承受者,人的行为只是环境的特殊产物,具有很强的被规定性。认知主义认为,人是在与环境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构建起自身的认知结构,促使人认知发展的。人本主义依其对人的独特理解,更加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