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7篇
丛书文集   343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681篇
社会学   10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论语》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含蓄,如仁者的谆谆告诫,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其中名言佳句颇多,内容丰富,传诵千古,笔者读后深有感悟。学在《论语》开篇第一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二字,"学"的要领是时而习,不但要温习、复习,实习、演习,而且还要练习、自  相似文献   
62.
论语》是一本对中国乃至世界人的文化心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书。《论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于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作用。本文即从《论语》修身论对学生的影响出发,阐释《论语》进课堂对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建设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让更多的人重视《论语》,让《论语》真正走进课堂,走入学生的心灵,成为督促学生奋发努力、做好人和事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63.
以《论语》中九处关于“问政”的回答为例,介绍《论语》强调“如何做”而不是“是什么”这样一种动词思维的言说方式,并进一步分析动词思维这种言说方式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64.
汉儒重学问,所以汉儒《论语》注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征引文献。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甚至像孔安国、马融和郑玄这样的硕学鸿儒,也难免致误。《子路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  相似文献   
65.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成书五十余年来,以其平实晓畅而广布天下,但是其中句读犹有未妥处。笔者集其疑误十一则,予以商榷。  相似文献   
66.
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套合一个主谓句而构成的短语,前面动宾短语的宾语同时做了主谓短语的主语,而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就叫兼语句。本文从兼语句的三个部分入手,论述《论语》和《孟子》中兼语句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67.
>,中华书局1965年版.[7]<四库全书日知录[9]湛晓白,黄兴涛:<清代初中期西学影响经学问题研究述评>,<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1期.[11]<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949页.[12]陈德述:<儒学文化新论>,巴蜀书社2005年版,第590页.[15]葛剑雄主编:<大清王朝>,长春出版社2007年版,第32页.  相似文献   
68.
试论孔子的富贵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的富贵观念是孔子仁学的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富贵观。它既肯定富贵是基于自然情感的"人之所欲",也要求谋求富贵时坚持遵"道"、循"义"、守"信"的原则。富贵具体可以分为君子富贵和小人富贵。富贵不是终极的人生目标,"富贵,然后学",这为通达完善的人格和充实的精神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9.
孔子德治的最高理想是大道之行下的大同社会 ,王道之行下的小康社会则是其最低理想。“仁”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 ,“礼”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总纲 ,“天命”则成了孔子德治思想的封闭环。“克己”与“爱人”是实现孔子德治思想的两条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0.
陆德明在对《论语》源流演变详细考述的基础上,阐明了自己的《论语》观。其《论语音义》一书,从字句、注音、释义、句读四方面对汉魏六朝的《论语》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保存了许多重要的《论语》研究史料。《论语音义》标志着《论语》学汉学系统的终结,在《论语》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