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赋源平章只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革》赋的发现是70年代考古的重要成果之一,作者通过对这一篇赋的考订入手,进而论及赋这一形式产生的根源。作者经过认真的分析后指出,赋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劝谏的需要。作者还归类分析了劝谏的模式,指出了赋“重义不重事”的内容特点,并辨析了辞与赋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司马迁、扬雄、王充以来,评论家们受儒家以"美刺"之旨规范文学,强调文学与现实政治伦理的关系之观念的影响,对汉赋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其讽谏力度不够的批判上.而汉赋劝百讽一格局的形成也有着多方面深刻而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3.
先秦时期,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个人的情感意志为群体利益所压抑或取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各方面的<诗经>便呈现出"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等特点.其中<伯兮>、<采薇>两首诗表述了因战争造成的离人思妇之苦,感情婉曲深挚,深得<诗经>"温柔敦厚"之旨.而思亲盼归、保家卫国也成为后世征戍诗的共同主题.  相似文献   
44.
东汉中叶文坛格局与创作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中叶以隐士和僚吏为主体的中下层文人群体的崛起,形成与宫廷文学并峙的局面。反映在文学创作上,是讽谏的复兴以及抒情化和趣味化倾向的出现。其具体风貌,则显示了这一时期文艺思潮和审美趣味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45.
讽谏方式进谏者,一般具有如下特色饱读诗书,熟悉礼制,服膺传统道德,为人中正平和.本论文分析了先秦史书中的三类讽谏者宗周大臣、列国卿士、乐师.并指出随着时代发展,开始出现虚构而成的讽谏者形象.讽谏者的谏诤行为具有很强的现实政治功利目的,其谏辞所表现的思想虽然驳杂,但又不乏理想成分在内.他们普遍具有帝王师情结.  相似文献   
4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