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高颖佳 《现代妇女》2014,(9):122-123
发票作为记录个人和单位经济活动的商事凭证,不仅是保护当事人财产利益的重要手段,更是维护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对于发票的证明力问题,各地法院做法不一,也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2012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虽然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规定,但是规定的情况并不完整。从证据法角度分析发票的证明力,应该先分析发票的证据类型,再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发票两个方面入手,对于买卖合同的主要事实具有不同的证明效力,以期对实务操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2.
《江西社会科学》2017,(3):188-195
同时适用于两大法系国家的自由心证制度的共性在于均尊重法官的裁判权威以及各国的诉讼结构。英美法系国家的严格约束型自由心证制度表现在法官的心证受到证据能力约束、陪审团的心证受到证据规则的限制;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对自由型自由心证制度的基础在于法官自由裁量权能决定证据的证明力。我国建设自由心证制度应当从建设更适宜自由心证制度发展的诉讼程序、完善制约机制、明确证明标准作为自由心证的尺度三个层面出发,同时注意控制高度盖然性标准的消极影响系数以防止因单一限制自由心证的程度而忽视个案正义。  相似文献   
73.
证据制度与证明标准的关系为从属关系,而非重合关系。证据制度的标志应为以证据证明力为支点的证明标准与以证据资格为支点的证据能力法则。  相似文献   
74.
民事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民事证据证明力制度则是民事证据制度的核心。我国学术界对民事证据证明力问题关注较少,理论的匮乏导致了我国民事证据证明力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简单且缺乏合理性,使法官在判断民事证据证明力方面拥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司法实践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为防范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有必要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证据证明力制度。  相似文献   
75.
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来临,给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子证据以完全不同于传统证据的独特表现方式,成为了一种新型证据。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电子证据的规定尚不完善,导致在法学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其收集原则、可采性和证明力等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76.
证人证言作为具有较大主观性的一种法定证据,其证明力大小取决于诸多因素.关于证人证言证明力规则的建构一直是理论和实践普遍关注的话题.从研究影响证人证言证明力的因素着手,分析我国证人证言证明力规则存在的问题,探寻我国证人证言证明力规则的建构进路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7.
证据在诉讼理论与司法实务中的重要地位毋庸质疑,诉讼过程实际上就是证据的运用过程,证据的运用直接决定着诉讼的结果。从当事人及代理律师的角度对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运用做一宏观上的把握,分析了如何运用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免证规则、举证时限、证据规则、证明标准等一系列具体证据制度,实现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78.
贾芳菲 《经营管理者》2013,(16):251-251
证据裁判规则是指依据证据认定那件事实的原则。自由心证是一种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自由心证在我国又称内心确信制度,如果法官在证据的审查判断中达到内心深信不疑的程度就谓之"内心确信"。原则对方法总是有一定的规范或限制作用,本文就着重讨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规则与自由心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刑事诉讼是证据的诉讼,证据问题是刑事诉讼中的核心问题;审判是如何认定证据和运用证据,证据的法律认定与司法运用是该两项原则得以实现的根本诉讼保障。《刑事诉讼法》实施16年间所积累的诸实际问题,主要涉及证据的收集、判断和适用。公、检、法三机关对证据的认定标准不一致,认定的证据标准达不到法定的证明标准与要求,必然导致案件错误。核心证据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客观与真实的统一,证据原始性与直接性的统一,法定证据与再生、派生证据的统一。  相似文献   
80.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与案件存在客观联系的事实被认知,并且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等储存数据、保存资料已显示出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种类的修订,重新界定了视听资料这一法定证据的内涵,在新的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如何审查视听资料证据效力、证据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