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91篇
  免费   765篇
  国内免费   226篇
管理学   4351篇
劳动科学   218篇
民族学   263篇
人才学   782篇
人口学   112篇
丛书文集   6302篇
理论方法论   1310篇
综合类   15823篇
社会学   1906篇
统计学   2115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575篇
  2022年   400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635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782篇
  2015年   1218篇
  2014年   2240篇
  2013年   1970篇
  2012年   2060篇
  2011年   2379篇
  2010年   2211篇
  2009年   2425篇
  2008年   2752篇
  2007年   2015篇
  2006年   1645篇
  2005年   1451篇
  2004年   1309篇
  2003年   1160篇
  2002年   1023篇
  2001年   848篇
  2000年   737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随着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大,数量急剧上升,学生党员质量和党员继续教育都成为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党内外普通学生、优秀党员以及学生党员自身对学生党员的三方面评价出发,对学生党员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党建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92.
生态文明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人的交往实践目标和方式的根本性调整.从把握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交往实践观的结合点入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体现的是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在当代,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创造出了三重评价机制,即自我评价、对中介客体即生态环境的评价、主体际互相评价.三重评价机制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应用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3.
为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可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过程、布置体现学生个性和开放性的作业等途径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94.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社会、经济的发达,有赖于从业人员良好的素质和技能,有赖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有赖于社会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认可。严格规范的管理、灵活高效的机制、清晰的目标定位是其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实际上是一个培养适用型人才的科学化过程,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95.
农牧交错带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其复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因子构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典型特征,尤其是从农牧户层面来看存在较大的差异。多主体的模拟方法(MAS)对农牧交错带复杂系统的模拟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很多的挑战。多主体模型结合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典型特征,设置了智能主体和环境要素主体,可以在气候等各种因子交互作用的情形下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情形进行研究。利用建立的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背景数据,对气候等因子进行的敏感性分析过程和结论对多主体模型在该区域土地利用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96.
会计核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选择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不同,会计信息的结果就不同,从而导 致社会资源的分配结果不同。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只是个技术方法,而是个利益的分配问题。政策的选 择者应该代表谁的利益,各方的利益如何在选择中体现,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7.
化解竞技体育异化的思考—基于竞技主体道德需要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主体的道德需要是在体育活动中建立和谐人伦关系的保障.道德需要不仅是竞技主体道德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道德态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竞技主体道德活动发生的主体动力.体育伦理教育应以竞技主体的道德需要为切人点,充分激发竞技主体的道德需要,从竞技主体的内心本源着手,有效化解各种体育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98.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内涵和结构,从科技资源配置强度、配置结构、配置成效、配置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体系;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模糊评价方法对各指标变量进行客观赋权,并建立模糊综合模型;通过对我国区域科技资源能力的综合分析,找出科技资源配置在不同区域上的优劣,为提升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
彭道宾 《决策》2003,(6):20-21
这两年,一度备受冷落的中部地区再次热闹起来。中部地区之所以引人关注,源自中部的一度之痛。先是“中部塌陷”的危机,后是“不东不西”的尴尬,中部陷入了多重挤压的困境。“有差距就有谋划和发展的空间”。当换一种角度考量时,“不东不西”成了“左右逢源”。于是,以比较优势取胜的“田忌赛马术”在中部六省发展战略的定位中演绎出一个个现代版本。  相似文献   
100.
王秀苗 《山西统计》2003,(5):11-11,13
传统的购买力平价指数由于忽略了质量指数的因素,无法满足“不同的核算期面对相同的产品集团”这一指数编制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引入质量指数,修正了购买力平价指数,不仅精确化、科学化了国际经济的对比,同时由于考虑国际经济对比的时空因素,所以可以进行国际经济的连续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