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689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3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生存与发展的土壤。语言是传承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探讨文化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对语言教学有重要意义。如果只学习语言不了解文化背景,就不能领悟其精髓。  相似文献   
32.
2013年9月,“土豪”这一旧词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众人眼前,成为2013年下半年至今最热的网络流行语。“土豪”一词的词义演变与社会的演化变迁、新事物新现象的产生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土豪”都是在贫富差距的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33.
现代汉语中,"钞"主要指钱币,而"抄"多表书写、抢掠等动词义。历史上"钞"和"抄"的词义交错纷繁,"钞"由"用以叉取的金属器具"引申出书写、劫掠等动词义;魏晋时"抄"作为"钞"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出现,至唐宋逐渐替代了"钞"的词义;宋代"钞"成为指代纸币的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34.
“出外”是常见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到外地去”,不够准确。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证,“出”意为“到……去”.“外”既指“外地”又指“一定范围以外的地方”。“出外”的准确解释应为“到外面去”。本文的结论有助于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也有益于汉语词典的编写。  相似文献   
35.
透明度高的词汇能够从其部分的意义看出词汇的整体意义,更容易为人所理解。透明度低的词汇从其词的构词要素上看难以猜测词汇的整体含义。透明度高的词汇利于学习者理解与掌握。透明度低的词汇会构成学习者学习词汇过程中的障碍。文章主要介绍了词义透明度的类型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36.
假设连词“哪怕”的演变及其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假设连词“哪怕”来源于动词“怕”。“怕”从动词演变为副词又演变为连词,句法位置的改变和词义的虚化是其主要动因。而语法扩展则是“怕”完成双音化演变为连词“那(哪)怕”的主要动因。笔者试图对假设连词“哪怕”为个案做出初步的考察,以探寻汉语连词演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韩非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是法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该书的文章结构严谨,构思精巧,锋芒锐利,说理深刻,善于运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其语言经历代广泛习用,许多已转化为成语。本文试从成语的语法结构、语法功能、词义以及其所承载的思想等方面,对源自《韩非子》一书的成语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力求进一步探索汉语成语的来源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38.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词语是语言的重要构成因素.词语所表达的意义--词义,对人类交际,传承文化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词义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且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9.
翻译不再是简单的语码转换,而是集社会性、创造性、历史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于一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词无定义,译无定法。词义的确定取决于由语言环境和言语环境构成的综合环境,只有分析语境,才能恰如其分地选择词义,翻译出高质量的译品。  相似文献   
40.
在翻译过程中,会常常使用到抽象与具体词义互相转译的技巧,这种技巧可以从语言学中找到其理论根据。概括与特指、抽象与具体,这是语言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体。翻译工作中,弄清楚概括名词与特指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抽象名词与具体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源语言中某些关键词的词义和确定目的语言的遣词用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