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491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1138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992.
在现代西方古典哲学译介领域,陈康先生的译介思想独树一帜.他重新诠释严复"译事三原则",以"信"为尊;提倡理想翻译,重建民族学术自信;针对翻译对象,因文而异,曾以九倍注释注解柏拉图《巴门尼德斯篇》;重视哲学义理疏解,提出"宁以义害辞,不以辞害义"等译介主张.其严谨、深刻的译介思想不仅使他在国内学术界卓然自立,而且博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嘉惠并勉励着后学.  相似文献   
993.
在日语中存在很多的近义表现,被动句的近义表现就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基于BCCWJ语料库,以"先生にほめられた"和"先生からほめられた"为例,从"に"和"から"的使用方法及"に"和"から"的替换情况、不替换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明确两者所产生的区别主要与"に"表示动作的目标及着眼点的用法、"から"表示起点的用法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94.
张小星 《东岳论丛》2019,40(11):96-104
儒家正义论的当代重建是儒家哲学现代转型进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热点,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形态是林安梧所建构的"公民儒学"与黄玉顺所建构的"中国正义论"。就"公民儒学"来说,尽管其对于儒学现代转型而言具有方向性的指引效应,但其本身的内容架构却有待贯通与深化。与"中国正义论"相比较,"公民儒学"存在着诸多内在缺失:首先,混淆了制度规范与正义原则的区别,导致二者关系发生错位,即"以礼为义";其次,这种错位关系的根源在于后新儒学"外王—内圣"的思维架构的不彻底,"内圣"与"外王"的"逆转"未能真正实现对现代新儒学理论困境的超越;最后,"公民儒学"本身的证成陷入了"公民伦理"与"公民社会"的循环论证。"公民儒学"所存在的这些缺失意味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立足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公民儒学"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与推进。  相似文献   
995.
在意识现象学的领域中,情感行为占有很大的权重。与它相近的意识体验类型还有感受或感情、情感、情绪、心态等等;而与它相邻的意识领域则主要由认知行为和意欲行为构成。对情感意识的各个类型的界定和分析是意识现象学所要施行的初步工作。舍勒所完成的诸多情感意识的现象学分析为后来的情感哲学研究揭示了一个方向。他将感受行为首先理解为价值感受及其种种形式,对应于被感受价值的种种质料。各种迹象表明,情感领域中的先天感受形式与后天感受内容完全可以用认识领域中的“先天综合判断”模式来解释,因而在整个意识领域中都处处可以发现胡塞尔所说的“先天综合原则”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中国自汉以来就确立起了一套古代作品阐释传统,但是文随代兴,时移事变,先前的阐释传统被不断突破,新的阐释原则也因之相继出现,对于《易经》的阐释尤其如此。考察《易经》的阐释学史,宋初是一大转关,而上世纪前期"古史辨派"的兴起也昭示一变,此文分别捡取这两段新变中的代表人物朱熹和高亨对《易经·系辞》的阐释,依据二人具体的解《易》文本,来对比他们的阐释思路并揭示出各自相应的阐释原则,分析二人因时而"变易"之原则背后各自所坚持的"不易"之理路。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是中国哲学本身的一部分,这种研究不仅表现为学理上的探究,还表现为对西方哲学的运用,以及中国哲学对其自身历史与原理的解释。按照中西文化交通史的内在节奏,西方哲学的中国化乃至整个西学中国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明清之际(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晚清(19世纪下半叶)至上世纪70年代末;上世纪70年代末迄今。这三个历史阶段之间的中国学术思想和西方哲学本身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第一阶段,中西方哲学之间的"交互格义"以互为镜像为结果;第二阶段则是在理解与解释的前提下系统绍介、研究西方哲学,以西方哲学为准绳重新区分、整理、解释中国的传统学术思想,建构学院化的现代中国哲学系统;第三阶段则是走出反向格义阶段,通过对传统中国哲学的重新诠释,构建当代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998.
方言词考源是汉语词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古至今相关研究工作不少,弊端也客观存在。方言词考源除了要注重跨学科和利用亲属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同源词的系联来为方言词探源,黄侃、徐复等先生已经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999.
批判性思维在本质上是理性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意识、技能和人格等,是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基础,是人才成长成功的重要因素。孟子并未研究过批判性思维,但通过对思想学说和社会活动的分析,可知孟子具有显著优秀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尽管孟子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存在一定限度,但在认识、思维水平和能力有限以及视野相对狭窄的历史时期,已经是思维意识、技能和人格的极大飞跃,对于成就孟子的丰功伟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詹锳先生是20世纪“龙学”史上的大家,他以《文心雕龙义证》一书集成了《文心雕龙》的校注成果,不仅成为大陆第一个《文心雕龙》的会注集成本,而且至今亦无出其右者.这部皇皇巨著广征博引,严谨细密,以集解汇注的形式探求《文心雕龙》的本义,以证得对《文心雕龙》原文的确解,从而完成了一部既有会注与集成之功,又具个人理论色彩的“龙学”巨著,成为中国大陆20世纪“龙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亦成为百年“龙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