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73篇
理论方法论   108篇
综合类   1641篇
社会学   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朱湘在中国文坛较早发出了"纯诗"的创作呼声,他耗尽毕生心血探索并实践基于"诗的真理"和"美"的本质与形式的诗学理想。朱湘的诗文在音节的考量、想象的摄入、构思的完备三个方面进行独特的实验,结合中西"纯诗"诗学的观照视野,在精致的音韵组合中迸发和谐悦耳的乐感,传递鲜明的旋律;在真实的经历中彰显想象的魅力,唤起审美的愉悦;在冷静构思中思辨人生的奥秘,统筹新诗的风格,从而营建起一个色彩斑斓的"纯诗"世界。尽管诗人的自杀看似"纯诗"世界灰暗的完结,但从反向诠释出在孤独苦闷中坚守与酝酿的纯粹诗学空间。  相似文献   
62.
"世界文学"在西方的实践表明,它实际上排除了现代时期以前的写作文本以及英语之外的写作文本。思考世界文学时,秉持一种"道德的以及理论理想化的包容性世界文学"观念是必要的。这样的世界文学观念将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非西方世界的文学包括在内。如何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非西方文学包括在世界文学中,可以考虑如下三种富有成效的方法。其一,以印度、中国、日本为中心或其他非西方的观点去看待世界文学;其二,通过东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来看待世界文学;其三,在东方学习西方、西方学习东方的过程中来看待审美循环的结合点。这种世界文学观念将不仅更加准确地反映世界的组成,并且还将以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看待世界。  相似文献   
63.
在认知诗学的视域下,考察《斗罗大陆》小说及其改编动漫,发现原小说文本及由此衍生的动漫文本,通过流行文化图式的杂糅编织了一个独特的玄幻世界。这些文本共享一个少年成长的叙事脚本,这个脚本改写了其中最关键的"心理成长"元素,使之与追逐权力、男性主导世界的概念进行整合,从而共同打造和呈现出"世界由成熟男性主导,而权力是成熟的资本"的文化叙述。  相似文献   
64.
清初学者开始有意识地扬弃明代文学思想的浮华、世俗、放纵成分,重新以儒家诗教指导评价文学创作,重构儒家诗学体系,儒家风雅诗学一度复兴。最值得注意的是三大思想家顾、黄、王。顾炎武希望以名教之倡导挽救世风,认为文学之价值在于明道,文学只有处于儒家道统之中才有意义。黄宗羲的诗学实为其社会理想的组成部分,其核心为性情论。王夫之强调诗的抒情性,将比兴视为诗之根本,以儒学传统为依托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和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65.
在20世纪初期英国人热切关注东方文化的氛围中,伍尔夫不仅从有关东方和中国的文艺作品中体验、感知和想象东方人人与自然共感的审美思维和恬淡宽容的性情,而且借"中国眼睛"表现了她对文学创作的全新感悟,用中国式超然自如的创作心境、淡泊宁静的人物性情和天人合一的审美视野,创建了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66.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是离不开新诗的民族神话、传说写作的推动。新诗的民族神话、传说写作有力地促导了浪漫主义中国化:诗歌中主人公的主体精神以“圣贤”遮蔽着“天才”;在“人神”关系上,以“人神恋爱”的结构模式取代了西方的“人神同性”;在艺术意蕴上,“心境”释放时的激情淹没了“人性”的理性思考。因此,这种浪漫主义所表现的“神思”是非本体性的,从根本上讲这由民族根性——“神与物游”中之“游”即契合、顺应精神所决定。  相似文献   
67.
一直以来,学术期刊界对新诗诗学的研究缺乏有规划的、长远的专题探讨,正因为该领域研究的不成熟与难度,也就构成了该研究场域的宽度与深度,且具有持续进行学术投入的价值。"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依托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专题性的组稿策略、宽进严出的择稿原则、顶尖作者的扎堆效应、栏目主持人的公信力与号召力等办栏措施以及多种旨在建设栏目的"专项工程",力图使栏目具备"人有我全、人优我精"的竞争优势,而打造出一个代表我国高校在现当代诗学研究领域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学术声誉、为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为相应学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学报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为视角,通过对“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核心因素的梳理,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英汉新闻报道编译的制约机制,并对新闻报道编译者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成为新闻编译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9.
杜吉刚教授1967年出生,山东临沂人。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起就教于南昌大学。现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史、中国现当代文论史,尤致力于西方唯美主义、比较诗学理论与批评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0.
杜甫有一些在诗歌中自述"作诗"的作品,这源于对《诗经》中一些作品在首尾点出赋诗本意之法的学习,而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缘情体物的诗艺,并推动了杜诗中以诗歌创作活动为题材的现象的出现。这是杜甫在穷途独处的人生中探索诗艺的结果,不但有重要的诗歌史意义,而且也是他以诗论诗的活动产生的背景。这些论诗之作孕育于其赋诗遣怀的创作过程之中,首先也还是他的体物缘情的产物。这一性质决定了杜甫对诗歌与诗人的评论在形式和立论方式上都与唐人常见的方式有着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