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9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43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652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传为唐代韩所作的《五牛图》 ,是中国美术史上现存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 ,元代书画家赵孟称其为稀世名笔 ,清代书画家金农见此图叹为神物。《五牛图》流传至今千载不易 ,图上长卷布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题跋 ,对后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习总书记执政以来,在国内国际的系列讲话中,屡次引用中国古代古典诗词名句、历史典故,形象地表达执政为民的心愿,以山水之道巧妙地展望亚太地区的美好愿景,以至理名言向世界传递我国新型“大外交”理念,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充分展示了泱泱大国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03.
古代诗文中,鹄鹤并不相通。鹄鹤相通是二者极其相似的字形、读音、生活习性等众多原因造成的。先秦时期,鹄、鹤各自的意象已有比较模糊的区别。随着时间的发展,鹄、鹤逐渐吸收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中的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意象指代——鹄指具有远大的志向之人,积极入世;鹤指隐逸之风和神仙之气,超然世外。  相似文献   
104.
黄爱平 《学术界》2006,(5):227-234
作为晚清著名外交家、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兼学者,黄遵宪一生著述丰硕,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系统概述了近百年来有关黄遵宪诗文著述的整理、编纂和出版情况及其对于清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元稹诗文编年新探──《元稹年谱》疏误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计 2 4首 ,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具体诗文之后 ,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 ,然后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 ,并列举编年新探及其理由 ,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 ,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惜余鬒赋》是王夫之在清康熙十三年(1674)撰著和康熙三十年(1691)夏季书写给他的学生兼儿女亲家衡阳唐端笏的,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二十年历史了。它与是年深秋王夫之撰写的《船山记》同为王氏晚年绝笔之作。为了深入研究此赋,特将赋主唐端笏,以及是赋的撰书年代、内容题跋、版本流传等情况考述如下,疏漏之处,望识者正之。  相似文献   
107.
柳宗元在散文理论方面多有卓见,"文以明道"是其理论核心.柳宗元所明之道是孔子的儒家之道,他强调道的实践性,主张文道并重;他提出了以"诚"为内质的作家修养论;他论述了诗文两体的基本分界;他提倡"卓然自得"的创新精神,并以自觉的美学意识丰富了其散文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8.
周潇 《齐鲁学刊》2006,(5):82-86
在明中叶第二次诗文复古运动中,李先芳参与的时间要早于李攀龙之外的其他六人,且有引介王世贞之功,可谓诗社先驱,却名不在“七子”之列,而被置于“广五子”之中。此事作为一桩公案被钱谦益等人借为攻击后七子的口实而加以渲染。事实上,所谓李先芳的被摈弃,有外部时空条件的限制:加入刑部诗社后不久即离京外放,在七子集团形成之前未参与活动;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一是诗文创作才力不逮,二是为人轻薄放浪,对诗社态度迟疑动摇,而并非李攀龙等人有意摈之。李先芳诗名藉甚却成就不高,然也有不少诗思秀发之作,亦齐鲁间一才人。  相似文献   
109.
范仲淹基于现实治理之立场,本乎儒家"诗教"之主旨,诗歌创作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因此,他的诗歌创作首先是他政治家品格和胸襟的从容展现.同时,范仲淹辗转各地为官,浏览了诸多大好湖山,诗人将对景物的欣赏和仕途挫折带来的情绪波折,都寄之诗歌,显示其生活审美情趣的丰富多彩.范仲淹为人刚直不阿,充满浩然之气.这股浩然之气贯注到到诗文创作中,形成其鲜明特色,但范仲淹日常待人却极其平易,其诗歌总体风格与之相似,皆以"平和温洽"见长.  相似文献   
110.
本文认为,陆机其所以被称为“太康之英”,乃是他的诗文创作代表了绮靡繁缛的太康文风。通过对他现存作品的考察辨析,可以看出,这种崇尚绮靡的创作倾向,其动因主要是为了迎合上层贵族集团享乐之风的需要,希望通过文学才华来干名取誉、获致官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