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2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89篇
管理学   304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30篇
人才学   13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836篇
理论方法论   379篇
综合类   7110篇
社会学   643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649篇
  2012年   902篇
  2011年   971篇
  2010年   885篇
  2009年   846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721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572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曾到天竺山游玩,看到两片玲珑巧石,甚是喜爱,便拾回家中欣赏。后来竟闭门思过,悔不该拾回两片本属当地特产的巧石,惭愧不已,如坐针毡,不仅把两片巧石归还给公家,还提笔写下了自省诗句“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  相似文献   
72.
73.
类型电影与类型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在传统电影批评还是现代电影批评的领域,类型批评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批评方法之一。它的研究对象类型电影的产生是大工业生产和艺术审美合力的产物;类型电影的本质内涵是模式化,它的创新是在模式基础上的破格;类型批评的历史和类型电影的创作并不同步,在经历了现代批评理论的洗礼后,类型批评呈现出综合化的跨学科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74.
75.
王满特嘎教授的专著《蒙古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于2 0 0 3年1 0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专门研究蒙古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学术论著。1 9 2 1年蒙古人民革命胜利,随着蒙古新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其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也逐步发展起来。色·宝音尼木和等蒙古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们把蒙古传统的文学理论思维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相结合,撰写并发表了具有蒙古特点的、为数可观的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成为蒙古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开创者,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思维在蒙古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2 0世纪2 0—40年代,是蒙古现代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76.
纵观近十年来的高考、中考作文对文体要求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从规定文体到“文体自选”是高考、中考作文的一大变革、一大进步,是作文命题的一次较大程度的”松绑”,它体现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它重视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学有所长。(2)  相似文献   
77.
中国传统诗歌中常常不以主观的情绪或知性的逻辑介入自然,力求以自然自身呈现的方式呈现自然,使之与人的情感平等交融;而西方传统诗歌则将人的感受放在主位,以人的情感而不以自然的存在为依归,使自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中国诗歌的这种现象可从老庄的道家思想中追溯哲学本源,而西方诗歌的此种倾向亦可从其文化中天人相分的传统哲学内涵中寻求根源.  相似文献   
78.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五四期间,我国译诗之风盛行且影响深远。针对目前国内对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缺乏系统探讨的现状,本文从译史、翻译实践、译论以及我国新诗运动影响等层面,就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研究的视域、基本架构问题进行了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79.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狭小,这既有社会的、经济的、价值的因素,也有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方面的偏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创作特色的分析,认为诗歌所具有的内在韵律是诗人生命的轨迹和节奏,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要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特质,但是,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其音乐特质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远远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押韵和节奏,而必须提升到新的理念和高度。  相似文献   
80.
诗歌阅读中的“误读”,无论是读者的有意为之或无意中的“歪打正着”,指的都是读者在对诗意的理解上与作者本意不一致。之所以会发生“误读”,是因为读者从诗中读出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而以自身的联想力丰富、补充了作者的诗意内涵。可以说,误读难以避免,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它应该出现在率性而为的状态之下,而不是出于无知或有知的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