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451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1018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为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经》在主题意境、典故语汇、表现方式等方面对后世亲情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汉魏时期的亲情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先秦已具雏形的思妇诗、闺怨诗、悼亡诗,在这一时期也确立了各自的类型特点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在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汉魏亲情诗学习了《诗经》复沓迭章、比兴等手法和《楚辞》的寄托方式,写景托情,情景交融,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和感情。可以说,经过汉魏时期,亲情诗在表现人伦亲情方面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多样的风格和题材(主题),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从而迎来了是中国亲情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52.
宋人朱熹认为《诗经》的卫诗中有淫奔之诗。从"淫"的字义、淫诗说的提出,《诗经》的采编标准、教化功能、春秋时人的反应,以及卫地的风俗和卫诗作品本身等诸多因素分析,卫诗中虽有涉及爱情婚姻乃至男女私奔的诗歌,但并没有淫奔之诗。  相似文献   
53.
54.
本文以《续一切经音义》为底本,力图找出其引用《诗经》的例子,对这些例子进行训诂研究。《续一切经音义》含有的《诗经》(毛诗)中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自然景观(旭日)、农作产物(稻粱)、飞禽走兽(螟蛉)等,无一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民俗风情。通过训诂,更理解了这些词语在当时当地的意义,以及其的意义和现在意义的相同和差别之处。  相似文献   
55.
<诗经>中的关联词语繁多而复杂,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示各种意义关系的关联词语几乎都具备了.探索和研究上古时代诗歌语言的重要材料,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诗经>中的许多关联格式都表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意义.各种关联词语意义关系的发达情况并不均衡,发展趋势也不一样,有的原样保留在现代汉语里,有的虽有变动但表达的语法意义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56.
今古文两学派的较量是《诗经》问题争论史中的一大焦点,但因三家《诗》的陆续亡佚,使得后人要支持今文《诗》,得同时致力于辑佚与诠释两个工作才行,清末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就是这方面的名著。此书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继续前进,尽量铺陈三家原貌,以《毛诗》作为理解今文的参照系,条理清晰,而其分别家数时,主要是依照陈寿祺父子《三家诗遗说考》的成果,甚至陈氏取材不够精审的缺陷也被王氏所承续,所幸,其在面对旧有材料时仍能注意到筛选与考辨的工夫,所以呈现出来的材料仍较陈书稍显精审。  相似文献   
57.
刘宗棠 《船山学刊》2009,(2):104-107
儒家学派三位大师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对《诗经》都有深刻的研究,但三家说《诗》的内容和目的也不尽相同,孔子说《诗》着重于道德教育,孟子说《诗》重点在于辩难,而荀子说《诗》却重点放在其文学价值上。  相似文献   
58.
竹子的故事     
任祥 《社区》2013,(26):50-51
中国咏竹的诗最早出于《诗经》,“笤笤竹竿,以钓于淇”,显示人们自古以来就以画竹咏竹表达心声。与竹有关的故事,则属晋朝初年的“竹林七贤”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59.
诗经》里头的诗歌,很善于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生动可感的具体事物、细节和场景,来抒情写意,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郑风·缁衣》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一片至情,却不直接说出;只托言缁衣层叠咏叹,致其绸缪缠绵之意。缁衣之魅力,亦由此可见了。那么,缁衣何物?缁为深黑色,是在玄色的基础上再加以染黑而成的。《周礼·考工记》云: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贾公彦疏:若更以此緅入黑汁,则为玄。  相似文献   
60.
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诗经》成语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如汉语审美文化、农耕文化、礼乐文化、婚恋文化和祥瑞文化等,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