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451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1018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周民族是一个以农立国的民族,《诗经》中的周人祭歌便深蕴着农耕文化的内涵。稷的本义是谷物,随着思维和文化的演进,它逐渐上升为农神。作为农神,人们在向它祈求丰年的同时,也乞求着子孙兴旺,二者不可分割地贯穿于周人祭祀的庞大系统,使稷神最终转化为周人的始祖神。重农决定了周人以对农业的贡献来作为评判先公政绩的标准,因而它也就必然带来了当农业文明行进到由生殖主题转向道德主题时以温文尔雅的文德为重的倾向。在以后的岁月中,周人祖先又成了由具体的重农行为抽象出来的“德”的负载体。周人对“德”之载体的祖先的崇拜、祭祀,不仅是为了现实的经济利益,更是为了维护现存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2.
中国梦     
  相似文献   
93.
传统认为“汉学”盛于清世 ,实则在明代中叶就出现了“汉学”运动。《诗经》的复活 ,旨在打破朱子《诗》学的一统天下 ,寻求诗的原始意义。其间出现了三个流派 ,即尊序抑朱派、杂采汉宋派与辨正汉说派。他们从不同的角度 ,对朱子《诗》学进行了冲击 ,为明代《诗》学带来了新生机。  相似文献   
94.
好书超市     
《社区》2008,(23):14-15
《风雅颂》阎连科著2008年6月出版29.00元作家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在这部可以称之为阎连科精神自传的《风雅颂》中,将千年经典《诗经》作为文本框架。阎连科在《风雅颂》中将目光转向高知阶层精神困境。《风雅颂》每一个章节都以《诗经》中一首诗的诗名为题,而且内容也与《诗经》密切相关,同时对《诗经》这部千年经典进行了解构。  相似文献   
95.
今本《诗经》的结集过程比较复杂。原生态的诗歌是在不同年代被不同人创作出来的,在漫长的时期逐渐被汇集在一起,形成固定的文本。从先秦典籍所引的逸诗篇章考察,可以看到它与今本《诗经》的差异。今本《诗经》是在孔子兴办教育,用《诗》作为教材之后才编定的。这种文本收入了春秋中期以后的诗歌,而西周以后的一些诗歌却没有收入。这个文本由孔子的弟子们传播于世,只是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诗》的传本之一。  相似文献   
96.
二十世纪《诗经》出土文献相对比较丰富,共有13处之多。这些出土文献在《诗经》的版本研究,训诂与音韵研究、早期儒家的引《诗》论《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目前对《诗经》出土文献还尚处于个案研究阶段,课题重复、综合研究不足。应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交叉,从《诗经》的学术史、思想史、流传与分布、阶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7.
诗经》研究,历经两千余年至今,已由传统的注释型、分析型向综合型转化。文章从刘毓庆《雅颂新考》入手,在揭示该书于史学、文学及文化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理顺了《诗经》研究的历史脉络,指明了《诗经》研究的未来方向,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诗经》文化价值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98.
真德秀的《诗经》评点,以"性情之正"为价值核心,这种文学观渊源于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和"重质轻文"的文学功用理论,对南宋末年的文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从辨析赋《诗》言志体现的共同伦理开始 ,探讨了使用和阐释在孟子《诗经》学中的分野 ,最后以汉代《诗经》学阐释的两种类型为论证 ,旨在说明中国经典阐释学实质上是伦理阐释学 ,即阐释者在解说经典大义时 ,通常在字面义和表达义之间建立起伦理关系 ,建立的方法是相似性联想 ,应当注意相似性联想在伦理阐释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咏雪诗考述     
雪以其冰清玉洁的风格和装点关山、泽被万物的品性,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并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诗经》的"北风其凉,雨雪其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上天同云,雨雪纷纷"开始了用雪起兴,触物动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