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0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24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重视诗歌“如医疗疾进药方”的社会作用 ,主张诗歌艺术表现以“沉着痛快”为本 ,而点缀“含蓄不尽”的“一枝一叶” ,这两点是板桥诗论的精华。揭露社会黑暗、艺术表现“沉着痛快”是板桥诗歌最为重要的长处 ,不够含蓄蕴藉是其缺陷。结合当时诗坛观之 ,板桥诗论和诗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2.
元好问诗论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好问的诗论在三乡前后、嵩山邓州时期、聊城冠氏时期、晚年往返各地时期这四个时期各有不同的特色和侧重点 ,而尤以早年和晚年最为活跃 ,内容也最丰富。就其影响而言 ,以晚年诗论意义最大 ;就其名声而言 ,则早年为著  相似文献   
93.
妇女的文学批评在魏晋南北朝进入了初创时期.首要表征在于从"人物藻鉴"发展为专门的文学批评,并出现了如<与妹刘氏书>等一批论著.特征之二是确立了一种明显具有女性特征的批评范式"以诗论诗,卒章见志":东晋才女谢道韫以其形象化的批评方式深远地影响了时人及后人;早见于<诗经>的"卒章见志"在这一时期有了质的飞跃,两相结合,成为了一种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94.
清代诗论对传统诗歌批评观念的消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传统诗歌政教批评观念的消解;二是对传统诗歌格调批评观念的消解;三是对传统诗歌正变批评观念的消解。清代诗论对传统诗歌批评观念的消解,为后世文学批评观念的深层次融通和批评层次的提升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5.
作为诗人和诗论家的毛翰,根本就不被西方的时髦理论和创作牵着鼻子走,甚至是完全拒绝西方的现代、后现代思潮的,尤其是其诗论,无论是国内向度还是国际向度,均特别彰显了个人立场和中国身份。从他选析的《历代帝王诗》以及诸如《帝王诗、帝王气象及专制情结》、《民国首脑们的诗》以及《诗祸余生石天河》等一系列笔锋犀利、鞭辟入里、充满锐气和才学的重要文章,其从诗歌介入历史,未必就是为了颠覆权力关系。其《诗美创造学》、《歌词创作的原理与方法》特别醒目的是,因为其是诗人出身,在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中便随处可见其相当浓厚的经验色彩,是随手拈来和谈笑风生之中的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96.
《孔子诗论》是“性情”诗学,也是“礼义”诗学。一方面,《孔子诗论》强调以“情志”论诗,将“志”落实在“性情”上;另一方面又强调礼对情感的约束和教化,以礼节情、以礼论诗的思想倾向十分明显。对各篇诗旨的阐释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层次和审美层次。通过运用一系列富于哲学思辨色彩的评论术语,《孔子诗论》成功地构建起诗学评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诗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97.
98.
张福勋先生的《宋诗论集》,既研究宋代诗人诗作,又研究宋代诗论,张先生善于从本质上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论证透辟,研究视角也有所开拓,《论集》是有着很强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而又很有深度的宋诗研究力著,是当代宋诗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9.
《能改斋漫录》是南宋人笔记(属词话范畴)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上下两卷,内容丰富,涉及沿袭、乐府、议论等14个方面。研究中从与诗歌创作有关的诗人修养、诗歌语言的继承与创新、诗歌语言的运用三个视角出发给出《能改斋漫录》在宋代诗论中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00.
建国后,毛泽东诗词在体裁、语言和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毛泽东以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发展和深化了自己的诗学理论,特别是“两结合”创作方法和我国诗歌发展道路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传统诗学理论和马列主义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