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1.
先秦儒家“慎独”观念的思想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是儒家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观念,历代许多有影响的学者都对这个观念做出过不同的诠释。近年随着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等出土文献的发现,这个问题再度引起学者的关注,并发表了一系列对于"慎独"原义的解读。以郑玄、孔颖达、朱熹等为代表的经学传统解"慎独"为"谨慎独处",而今人多据简帛《五行》篇解"慎独"之"慎"为"诚"或珍重之意,"独"则是指作为本体的心,"慎独"即指内心的专一或珍重自己的内心,这样对"慎独"的解释就由强调外在行为的"谨慎独处"论转为强调内心的专注专一。但必须注意先秦时代的思想家对心的理解与今天有着重大的差别,心的情感意义与认知意义在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因此对"慎独"这个观念的理解就需要深入到先秦思想的语境中去做出进一步的澄清。  相似文献   
32.
汉唐儒、朱熹和王阳明对《大学》之"诚意"有不同的论述。汉唐儒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一概念,而朱熹和王阳明则对"诚意"有所强调。汉唐儒的修身和为政是一体的;朱熹理学思想强调的是修身成德,从而造成了修身与为政之间的隔膜;王阳明在"致良知"的思想之下,以"诚意"为中心较好地处理了为政和成德的关系。无论汉唐儒、宋儒还是明儒,他们的相同点都是强调践履。  相似文献   
33.
刘乾阳 《船山学刊》2021,(5):100-112
周敦颐创立了"以诚为本"的哲学体系,"诚"既指天道,又涉及人道.在天道层面,他以"无极""太极"来"立本",充实了传统"诚"学中隐而未发的天道内涵;在人道层面,他对佛道二教的修养论进行了儒家式的改造,为"诚"之落实确立了以主静、无欲、知几、慎动为主要内容的工夫论体系.周子"诚"学使儒家形上智慧得以显豁,并为世人的日用常行指明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儒家式道路,直接影响了后世理学家的理论创构,但也存在杂糅佛道因子、与现代价值存在一定冲突以及容易走向虚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4.
王夫之倡导正心先于诚意,说“学者明明德之功,以正心为主,而诚意为正心加慎之事”,认为心是恒定的,而意乃与外物交感而生,是偶发不定的。因心之恒定,故可以存养以理,立之为志,用来监督意念的发生和方向。因意念之不定,故不可仅诉诸意念以诚意,而要“以志观意”,使意念有所遵循。其所遵循者就是已正之心或素养之志。对《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王夫之解释说,正心是无事时的存养,而诚意是接物时的省察。虽然无事时心皆合于理,但是接物时意念发动则有可能不合于理。这就需要时刻省察意念之邪正,以防止意念对已正之心的颠覆。这就是“意诚而后心正”。但是,通观王夫之的论述,他始终坚持正心为先,诚意乃正心之巩固。在他看来,没有心中之理则,诚意根本无从谈起。这与他坚持“复礼”先于“克己”一致,因为只有以礼作为标准,克己才能有所遵循。  相似文献   
35.
晁福林 《浙江学刊》2004,(1):121-127
<燕燕>是<诗·邶风>中的一篇.其背景和史事长期在若明若暗之间,上博简的和马王堆汉墓帛书的资料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新证据.此诗的主旨亦可因此而得到较为深入的理解.楚简和帛书的<五行>篇里面,都有举<燕燕>之诗以释儒家"慎独"思想的文字,其意蕴亦须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36.
慎独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仍然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慎独一词的由来入手,从道德修养方法与道德修养境界两个方面阐述了慎独的基本涵义,并提出了‘慎众’是‘慎独’的当然内涵的观点。文章第二部分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运用慎独传统培养大学生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37.
古语云:“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就是能够对一己之身的私利与欲望进行有力和有效的约束。对于有些连续多年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代企业,谈“慎独”,谈“道德的血液”,无异于与虎谋皮。基督教说,人人都有原罪,所以必须接受洗礼与救赎。同样,如果一家企业,它的诞生就是为了坑蒙拐骗,那么,其深重的罪孽只有被强力挞伐方能得以翦除。  相似文献   
38.
谢文洊(1616-1682)明清之际著名的理学教育家,字秋水,号约斋,江西省南丰县人,时人称其“程山先生”。笔者根据谢文洊《中庸切己录》的阐释发现,其试图将程朱的理学观点与孔孟的修养方法融合,且对《中庸》的天人关系、人伦实践,以及慎独思想的内容多有发挥。本文以《中庸切己录》内容为例,析论谢文洊《中庸》思想内涵,分为“天道率性”“切己工夫”和“慎独达德”,三部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9.
“慎独”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新内容.以自律精神为本质的儒家"慎独"思想与网络的匿名性和自由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结合能培养大学生形成"慎独"网络道德人格,它以"慎分辨、慎反思、慎言语、慎行为"为主要内涵,对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网络行为主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
网络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主要交流平台,同时也暴露了不容忽视的网络道德问题,对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都将是新的挑战。本文以“慎独”为切入点,阐述了“慎独”精神的内涵、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意义及途径,深入探究其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普适价值,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