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9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80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进 《船山学刊》2006,(1):73-75
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有着完整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它强调道德的主体性意识和实践意识;以至善为理想人格的内在规定;“”在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中有着根本的地位;对“学”的重视更使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具有笃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22.
孟子性善论是儒家思想之核心内容,而其所说之性善,只是就人性之潜在之可能性而言,必经过一系列之修养过程,才能使人性之潜在之善性成为现实之善。反思自身之内在之善性,以确立修养之内在根据,并确立必为圣人之志,选择合理之欲望,强恕而行,最终达到实无欺之德性。  相似文献   
23.
柳宗元在散文理论方面多有卓见,"文以明道"是其理论核心.柳宗元所明之道是孔子的儒家之道,他强调道的实践性,主张文道并重;他提出了以""为内质的作家修养论;他论述了诗文两体的基本分界;他提倡"卓然自得"的创新精神,并以自觉的美学意识丰富了其散文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24.
喻立平 《江汉论坛》2005,3(3):16-19
《中庸》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纲。《中庸》从形上之道的角度系统总结儒家政治思想,天道“中和”,是其核心政治价值;人道“明”,是对政治主体的规范;政道“位育”,是其社会理想。将天道、人道、政道融会贯通,载道以入政,修德以化政,力行以成政,形成了儒家独具特色的人治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25.
试论周敦颐对《中庸》“诚”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敦颐“”的思想来源主要是《中庸》。他依照《中庸》的模式,对做了深入的阐述,在儒学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黄裕生先生从“本相存在与角色存在”的方法原则出发,认为“舜之封象”、“子为父隐”是违背公正原则的。其实,即使从这一方法原则出发,也不能得出上述观点。“舜之封象”、“子为父隐”不仅没有违背公正原则,反而正是本相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在运用西方思想分析中国儒学的经典时,一定要注意对经典的理解,否则我们的分析就无法触及中国儒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27.
杨万里是涵养于理学的诗人,理学使杨万里具有了玄远的思维空间、广阔的观察视角和乐意盎然的观物态度,这是理学对于诗人自身创作素质的培养,是杨万里得以创作出斋体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理学影响了斋体的内涵和韵味,形成了具有乐意、生机、童心、灵动和趣味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28.
中庸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范畴,在"何为中"问题上,大儒们的回答有所不同。孔子将其视为哲学方法论意义上的"道",从全局和全面出发,主张"全为中";子思将中庸上升为宇宙的本体,并认为是上达该本体的唯一正确途径,从而提出"为中";孟子从性善论出发,必然推演为"仁义为中";荀子为恢复孔子的中庸之道,纠偏思孟的"德性为中",倡导"规范为中"。  相似文献   
29.
日本武士这一社会角色出现于平安时代中期,在平安后期势力迅速壮大并取得政权。自镰仓时代至19世纪中叶的江户时代末期,武士政权在日本历史上持续了近700年。贯穿武士社会的伦理思想即武士道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战国时代以前,武士道主要表现为"恩"的社会意识,战国时代表现为"生"与"死"的社会意识,江户时代则表现为"敬"与""的社会意识。无论哪一阶段,武士道思想的极端性都是昭彰醒目的。  相似文献   
30.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经济上去,道德下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