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57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1054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周易世界符号化和数字化的成就和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符号化和数字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中国古代比西方更早进行世界符号化数字化的探索,这就是易经及其后发展起来的象数易学。它对中国古代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天文历法、音乐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6世纪以后,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开始落后于西方,从外在的原因来看是由于以伽利略为代表的寻找自然现象间的数学关系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内在的原因说来,是周易世界符号化数字化的理论存在一些不足:如重符号关系不重数量关系,其符号系统不利于表述思想和对实用性的过分追求等。  相似文献   
63.
<周易>"观"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其通过观"天地"、观"生"、见"情"、观"会通"以及观"卦"等方式,达到明察、教化、颐养、建制和通情等目的.<周易>"观"是中国历史上诸多"观"之见解的滥觞,直接启发了"观物取象"的审美方式,构建了中国艺术独特的"重象写意"传统,对中国乐、诗、画等领域的文艺创作理念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中国美学有原初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意义就是概念化。陕北民歌语言的重叠象似对应于人类语言的概念化,民歌中的重叠象似凸显了信息度,传达量的概念化意义,因此,重叠象似使民歌成为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相似文献   
65.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对传统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极大的挑战。对于诗歌创作来说,象似性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语篇美感,这在中英文诗歌中都能得到印证。而对于诗歌鉴赏来说,象似性可以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体会诗歌的形式美和语意美。  相似文献   
66.
前段时间我做了白内障手术,现在看东西时感觉都变成了蓝色,这是不是手术副作用?广州周阿姨蓝视是白内障术后的正常现象,随着时间延长,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蓝视现象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老人发生白内障,主要是因为晶状体随着年龄增长,由原来的透明状态,逐渐变成黄色、棕色、褐色,甚至黑色。这就好比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但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因此,大脑在老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逐步调整对颜色的认知,并不会因为"有色眼镜"而把颜色认错,这就和习惯戴太阳镜的人们不会把红灯当成绿灯一样。当人接受  相似文献   
67.
视奏能力顾名思义就是"视谱即奏"的能力,这对于任何一位钢琴专业学生而言都是必备的能力。超强的视奏能力意味着平时演练之中要接触更多的乐谱,熟悉更多的乐曲,发现更多适用于自身的视奏技巧。此外,钢琴演奏过程之中信心也显得尤为重要,对自己的曲目以及自身能力充满信心,才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8.
本文在三分谓宾动词的基础上,考察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一种重要认知动因:距离象似性。文章分三部分展开:(一)距离象似性和谓宾动词;(二)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语义距离;(三)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句法距离。文末有个小结。  相似文献   
69.
本文在三分谓宾动词的基础上,考察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间的一种重要认知动因:距离象似性.文章分三部分展开:(一)距离象似性和谓宾动词;(二)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闻的语义距离;(三)谓宾动词和谓宾之闻的句法距离.文末有个小结.  相似文献   
70.
"意象是艺术的本体"这一论断,不仅为我们把握各门类文学、艺术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而且在观照艺术形象上增强了分辨率。意象不仅仅涵盖文学艺术中林林总总的自然景象,还包括芸芸众生的人生世相,以及想象中的、梦幻中的异域世界(即象外象)。并在气韵生动的意象中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