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1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考察了先秦传世文献中语气词"夫"的105个用例,提出"夫"是传信语气词,其统一功能是"传达说者对命题的确信情态"。这一分析可以统一解释"夫"的句类分布限制、与其他表情态词语的共现限制以及与其他语气词的连用限制。此外,这一功能分析也契合蒲立本所提出的"夫"是"不乎"合音的假说。  相似文献   
62.
楚辞作为一种诗体样式,存在多种形态.<离骚>、<九章>为一类,<九歌>为一类.<离骚>、<九章>采用的是隔句末尾缀以语气词的句式,继承的是<诗经>及春秋战国歌谣吟诵型诗体的作法,但是已经和音乐疏离,不能用于演唱.<九歌>采用的是句子中间使用语气词的处理方式,并且每句都有语气词,继承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新兴歌谣的传统,能够进行演唱.楚辞诗体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不限于楚地歌谣和祭祀歌诗,而是有更多的渠道,和北方文化也存在渊源关系.楚辞继承吟诵型诗体传统时,出现散文化倾向;楚辞借鉴演唱型诗体时,显示出诗体演变的趋势.早期诗体的生成和诗歌属性的保存借助于音乐的力量.  相似文献   
63.
B0T作为语气词在俄语口语、笔语中是非常活跃的,而且是一个多义型的语气词.它赋予词和句子复杂的语气和丰富的感情色彩,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活泼自然.本文从12个方面对语气词B0T的词汇意义、使用场合和翻译方法等进行分析,对每一种用法尽量做到全面准确的描述,并力求给予贴切适用的释义.  相似文献   
64.
试析《论语》中“而”的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语>是虚词"而"较集中出现的儒家经典文献,本文在对该文献中出现的"而"分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战国时期"而"作为虚词的典型用法进行逐例剖析,试图为研究虚词"而"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65.
《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文学工作者要研究,语言工作者也有必要深入研究.因为它也是一部运用语言的精品。语气词能够帮助语气的表达,同时在语调的基础上增加色彩.“就是了”是一个特殊的语气助词,常用在陈述句末,表示各种语气。它在《红楼梦》中出现了百余次,有特殊的作用。本文拟从中选出较典型的例子,分析它在表示语气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借鉴现代汉语浅议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之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借鉴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的成果,对比分析了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中的不足。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系统性研究有所缺失;对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归纳存在问题,很多研究者往往将语气词的语气意义与它出现的整个句子的语气意义等同起来;对有些近代汉语语气词的历史来源及其演变的分析争议过多;有一部分近代汉语语气词如“着、来、罢、些、在、好、的、去来、罢了”等,因为同时存在同形的动词、助词等,当它们都处于句末的位置时,其鉴别比较困难,还没有找到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先秦两汉时期表陈述语气的语气词有不少,在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里,常用的陈述语气词有“也”、“矣”、“耳”、“尔”、“而已”、“焉”等,但以“也”、“矣”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陈述语气词,基本上承继先秦两汉,但在运用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是先秦两汉时期主要表静态的“也”,其功能扩展到表动态的“矣”的功能领域;先秦两汉时期主要表限制作用的“耳”,常常可以替代表判断的语气词“也”。  相似文献   
68.
汉语史上“无”取代“不”,并最终演变为疑问语气词“吗”,与它们的句法语义特点及当时的疑问语气词系统有关。“不”的否定语义强度明显大于“无”,“不VP”远多于“VP不”,而“无”一般不能与“VP”组合成“无VP”。南北朝时期,“乎”、“耶(邪)”等疑问语气词还有较强的生命力,限制了“不”向语气词演变;而入唐以来“乎”“耶(邪)”等明显萎缩,给“无”的演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69.
连词"便是"与语气词"便是"具有相同的语符列,但生成的路径不同:前者是依靠内部成分的角色转换而整合为连词,后者则借助句法位置的后移而虚化为语气词。在整个过程中,语言的类推机制发挥了重要的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70.
豫南罗山方言里疑问语气词十分丰富,也很有特色。这些语气词可表特指疑问语气、选择疑问语气、反复疑问语气、反问语气、承前疑问语气等。特指疑问语气词主要有"着"、"san"、"sε"、"lan"、"哩"、"ian"、"an",选择疑问语气词主要有"哩",反复疑问语气词主要有"san"、"着",反问语气词主要有"哩"、"哇"、"呀"、"za",承前疑问语气词主要有"哩"、"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