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32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2866篇
社会学   19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V 什么V"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V什么V"式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否定的句式。它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前后的词语相同,它的基本句法结构是主谓结构;"V什么V"式的基本语义特征是表否定,这是通过"什么"实现的;"V什么V"式的语用特点是表示强烈的否定、表达强烈的意志性及简略性。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听话人不理解说话人的语用意义,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从而产生语用失误。中英交际中也不例外。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研究的范围包括指示语、   语用学在课文理解中的应用              会话含义、预设等。要使交际取得成功 ,说话者指示语所指信息要清楚 ,交际双方要有共同的语用预设 ,双方还要遵守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4.
日语里有很多委婉的表现形式 ,如改换词语、以表喻里的暗喻法、模糊语、省略、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借用其他词语等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包含有不同的语用功能。采用这些委婉的表现形式 ,其目的都是为了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在实施指令类言外行为的过程中,人们对语用原则的选择,归纳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人们在言语交流中顺利实施指令类言外行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具有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请”字用法汉英对比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移是语际语用学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现回顾迁移的相关理论,并考察请字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用法及其异同点。并指出母语与知识对目的语表达的牵制作用、对母语句式或用法的泛化以及语言表达背后的社会价值观是造成语用负迁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语言顺应过程意识突显是语言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元语用意识,它取决于意义产生过程中交际者的认知心理状态以及在语言选择过程中作出语言顺应程度.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语言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所涉及的认知与社会因素的内涵特性,来诠释它在语用翻译、语码转换、言语交际中的突显程度.这对于我们使用语言和交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语用得体原则,分析了我国学生在语用方面的三种错误:中国式英语、文化错误、语体错误,并进一步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得体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如果从语用规约、隐喻思维和认知语境几个方面来看,其实质就是人们利用纯语言符号和认知机制合力的心理认知过程;委婉表达现象与语用规约、隐喻、认知语境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笔者基于翻译的“符号转换”和“意义再生”的“跨文化交际”性质,从认知与交际的功能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了以语言文字“心理剖析”先明行文“心理事实”的“剖析论”与以“语用推理”确定行文“最佳关联”的“关联论”在本体论和方法论阐发上的殊途同归。论证了行文“心理事实”的“剖析”结果与“最佳关联”的“推理”结果,都是语言符号转换的“依据”和意义再生的“本源”,旨在揭示“剖析论”高屋建瓴,“关联论”条分缕析,所遵循的都是以原文意义“再生”为取向的“忠实”原则。“剖析论”与“关联论”一样,对指导翻译和翻译研究与批评具有潜在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